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的“一号工程”。在特高压电网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后的第二天,即2009年1月7日,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完成试运行,标志着我国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电力可靠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我国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能力最大、代表当今国际输电技术最高水平的电力工程。经过卧薪尝胆的努力,我们国家终于拥有了特高压电网并投入了运行,其意义不仅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施工创新等,还获得了制定世界特高压电网标准的优先权。
基于此,出版这部报告文学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显然,《走进特高压》不是一部总结表扬稿式的作品,它采用的是在特高压工程研发与建设的过程中,近乎同步跟进采访的写作方式,堪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第一部与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建设同步的报告文学作品。
采访期间,我陪同两位作家辗转南北,与特高压研发人员和工程建设者面对面,为他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我们走进科研院所、施工现场和设备制造企业,采访科学家、工程建设人员、各级党政部门,尤其兼顾了在特高压电网建设讨论中持有不同意见者,感受到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他们的心是相通的,那就是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在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蓝图中,最终将建起“两横两纵”的特高压电网,在这个宏伟的规划中,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具有试验与示范效应。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的特高压工程只有中国真正投入了商业运营,这确实是中国乃至世界电力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和全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的油、气资源相对匮乏,而煤炭、水、风能资源比较丰富。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多在华北、西北,而负荷中心多在东南沿海,中国是最适合发展特高压电网的国家。用远距离输电取代巨量的远距离煤炭运输,它不仅能够将中国北部、西北部煤炭基地的煤转化为电力输送出来,而且,在未来的能源贸易上,中国企业还可以直接去周边煤炭储量大的国家(如蒙古、俄罗斯、哈吉克斯坦等)投资建设发电厂,进口洁净的电力能源。随着特高压这扇大门的打开,一个能源战略的崭新时代豁然开朗。
职业作家古清生是地质队员出身,又做过工业报纸的记者,对于中国工业十分熟悉,所以他写起《走进特高压》来很有激情。古清生的散文在中国独树一帜,近年来投入人文地理生态考察写作,虽然过着漂泊的撰稿生活,但他追求理想的意志不减。
记得2006年5月,在组织作家走进国家电网创作系列报告文学时,国家电网公司专门为赵瑜、古清生、黄传会、徐剑四位作家举行了一次情况介绍会。黄传会在会上说:“对于电,除了会摁开关,其他有关电的知识,已经全部还给中学的物理老师了。因此,对能不能写好‘特高压’,实在是心中没底。”
在陪同作家采访的日子里,我终于感受到了作家独特的眼光和敬业精神。对于深奥的专业知识,作家都进行深入了解。他们关注人的命运,对院士、工程技术人员和普通的建设者,作家总善于在不经意的聊天中,捕捉到最感人、最能展示人物精神世界的细节。
因此,《走进特高压》一书所反映的不再是传统报告文学中重点突出艰苦奋斗的历程,而是全方位地记载了特高压工程研究者、组织者、建设者、设备制造者、电网运行者平凡而伟大、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展示了“国家电网人”的风采,它揭开了中国电网输电技术和坚强电网崭新的一页。所以,希望广大读者能透过作家的笔,共同见证电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是中国的特高压,也是世界的特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