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驻英大使撰文纪念霍克思

2009-09-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9月23日在《卫报》blog撰文,追忆不久前去世的英国汉学家、《红楼梦》的英译者霍克思(David Hawkes)。

傅女士说,她听到霍克思去世的消息后颇为震惊,就在去年4月,她还曾前往霍教授的牛津家中拜访。“他从狭窄的过道出来,用传统的中国方式

向我致意:双手并拢于胸前,笑容满面。他说:‘欢迎光临寒舍’,用的是地道的汉语,就像一位中国老人。”

霍克思的起居室略显拥挤,到处是书,多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亦有少量当代小说。他以汉语回忆,60多年前,他从牛津的中国同学裘克安处第一次借来《红楼梦》,着迷于书中人物以及五光十色的中国社会图景,遂生出终生喜好,并以十年之功,倾全力译述。

然而,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因为汉语的天书本性,亦由于《红楼梦》的哲学深度。霍克思还面临着两种极为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之间的沟通难题,他却偏向虎山行,决意尽译一切――包括双关语。他成功了。

“对我来说,”傅大使写道,“读他的英文版乃一大乐趣。”

然而,霍克思似乎有红色恐惧症,罔顾它指涉本书核心意境,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含义――红色代表着人生中的美好之物,诸如青春、爱情、富贵和地位。他将《红楼梦》的书名改译为《石头记》,亦将“怡红院”(Happy Red Court)译作“翠喜堂”(House of Green Delight)。傅莹认为,这是他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曾盛赞霍译《红楼梦》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译文之一”,“我却遗憾地看到,”傅女士说,“他的译本未能达于更广大的英国读者。他孤独地享受着对红楼的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