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李东向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赠书
近日,京城名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一场关于读书的活动吸引了众多骨干教师和外地来京学习的中学校长。教育科学出
校园读书活动并不新鲜,但是由出版社推动校园读书倒不多见。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教科社社长所广一,他介绍说,营造书香校园,推广品读文化,这也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多年来一贯的追求和态度。教育科学出版社是教育专业出版社,此次活动意在携手出版人、传媒工作者和学校三方面的力量,实现教科产品和品牌形象的立体推广。不仅如此,这也是教科社提高选题质量,发现选题生机的重要渠道,借此,人大附中也将成为教科社好书评选的重要发布窗口和专业评荐力量。
推广活动现场青年教师们踊跃提问:“现在中学生信息量大、见识多、反应快,做老师的上课经常会心里没底,压力不小。不知道该如何改变?”“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心灵和心灵的沟通,是情感和情感的交流,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人与书的相遇就是塑造生命、丰富生命、延续生命的过程。缺乏阅读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职业倦怠、教育活力枯竭。”从中学教师一路成为中国教育权威人士的袁振国给青年教师的回答,正好扣住了“阅读支撑生命”的主题。这个生命是职业生命,更是师生能够教学相长良性互动的教育工作的生命。这样的答案自然引得场下一片掌声。
这样一场生动的活动引起了出版界和教育界对活动的主要举办者教育科学出版的瞩目。“教育出版必须服务教育实践,我们把服务向产业链的终端延伸,推广教育新理念、教育新思想,培养读者对教科版图书的认同,无论对产品的生产还是销售,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样的读书活动将是我们在整个产业链中树立品牌形象的一大举措。”已经在2008年生产销售码洋双双过10亿的大社,教科社社长所广一考虑的更多是图书之外的理念和思想的传播。他认为,只要教育行业的一流实践者认同进而传播一家教育出版社的出版理念和思想,这样的出版机构才能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和不断扩展的市场份额。
刘彭芝校长,中学教育界的知名人物,对台上台下发言提问的青年教师个个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听得出像是介绍自己家人的那份自豪和骄傲。“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对于阅读之于教师职业的意义,刘校长做了最好的诠释。她如诗的演讲让人忍不住要记录下来:“阅读好像思想的朝圣,可以洗涤人的灵魂。阅读可以使人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这是必须靠坚持阅读,才能继续的一种‘气’。这是人间最美丽的气质,做教师的人,需要这种气质,它能够浸润我们的同时浸润我们的学生。”她还勉励青年教师:“以前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然而现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飞快,我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怀里就得拥有一片大海。所以作为教师,必须随时从阅读中补充‘源头活水’。”
青年骨干教师对读书的理解让人刮目相看,远非一般认为的“青年人越来越没有读书习惯”、“书本可能被越来越多80后抛弃”那么悲观。人大附中优秀青年教师廖琳对书的博大厚重体悟让人动容;“人生路上,是什么盛得下快乐,又是什么抚得平悲伤?我想唯有书!为人一世,要带着书本上路!”作为班主任老师,每次接一个新班,上第一堂课,她就把读书的价值教给学生,她愿意自己读书,更愿意带着学生读书。她感谢这样一个出版社带书进校园的读书活动,让她这样的青年教师们又沉静下来,思考读书的意义。“阅读支撑生命,因为阅读让我们体悟无边的人生忧思和生命意义的升华。带上书本上路,去寻找人生的洞天。”
整个活动充满了对读书意义的一次次肯定和深化,在网络和信息化汹涌冲击下,人大附中校园里的这场活动,让出版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对于书本的强大生命力有了一次直接的感悟。书本承载的信息虽然数量有限,但是其展现信息的方式和内容,都是其他任何媒介无法替代的,在场一位中学校长的话激起了大家的共鸣:“读书神圣,读书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