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承受清风》:一个对达尔文的另类纪念

2009-09-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马建波 我有话说

1960年电影版海报

新版《承受清风》海报

港版《承受清风》海报

大戏登场

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把达尔文视为19世纪欧洲思想界的“三巨头”之一(另二人为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并委婉地暗示,他对于人类社会影响之深之广无人能及。这样的评价是否公允恰当,自然是见仁见智。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达尔文对于人类思想的冲击,正如他的进化论所揭示的自然选择的力量那样,虽然不易察觉却持续而强有力。在今年纪念达尔文200周年诞辰的系列活动中,一场登场的大戏也许是对此最好的注脚。

的确是一场真正的大戏。时间:9月18日至12月20日;地点:位于伦敦滑铁卢桥路的老维克剧院(the Old Vic,该剧院历史悠久并与中国有些渊源,1979年老维克剧团曾到访中国,并上演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剧目:《承受清风》(InherittheWind)。该剧将由特雷弗・纳恩(Trevor Nunn)出任导演,此君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欧美戏剧界一线,所获荣誉无数。主演则由凯文・斯派思(Kevin Spacey)和大卫・特洛夫顿(David Troughton)担纲。前者早年从事戏剧表演,成名后投身电影行业,是好莱坞著名的影星和导演(因出演《美国丽人》加冕奥斯卡影帝);后者在戏剧界同样享有盛誉,尤以出演莎翁作品出彩。

这样的演出阵容算得上豪华,不过于《承受清风》而言,完全受之无愧。事实上,该剧1955年首演即大获成功,在百老汇连续演出将近三年;在整个60年代,它的影响更是属于“现象级”,先是被改编为电影,轰动无比,而后连“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都演唱了一首与它同名的歌曲;到了90年代,《承受清风》甚至进入了美国中学的历史教科书。迄今为止,它的剧本多次再版,并已被翻译成了30多种文字。(亚马逊书店上可以查到的最新版本出版于2007年;2004年香港上演了中文版《承受清风》,备受好评)

老维克剧院网站上登载的该剧宣传画直观而有深意。上下两只手,上面一只是人手,干净光鲜、袖口的扣子扣得整整齐齐,可以想象,它的主人一定举止优雅、富有教养;下面一只是猩猩的手,浓密的黑毛、粗糙的皮肤和尖利的指甲,在上面那只手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刺目。两只手中间夹着一本厚厚的神圣之书――《圣经》。看到这幅画,不用费太多的心思就可以猜到,这是一个跟进化论有关的故事。问题是,它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够风靡一时,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传奇诞生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他的《物种起源》,用翔实的证据和细致的推理,阐述了物种之间的演化,尽管其中没有直接说出人类从低等的动物演化而来,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其实只隔着一层窗户纸。而众所周知,按照西方传统宗教的观点,不特是人――所有的生命都由神直接创造而来,这白纸黑字地记录在用上帝的“话语”所写就的《圣经》之中。于是,由此开始,在达尔文的理论和宗教之间,展开了一系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到了1925年,一个大事件发生了。

经过多年的酝酿,在这一年年初,美国南部田纳西州最终通过了一条法案,禁止教师在公立学校讲授进化论。这条法案一经媒体揭露,立即成为舆论焦点。随后,在众多幕后推手的努力下,一个在当地中学任教的年轻教师,因违反这条法律而被起诉。天性幽默的美国人,给这场官司起了一个韵味十足的绰号――“猴子审判”。官司一开打,各路重量级人物纷至沓来,原告被告反倒变得无足轻重了。在前来助阵的人物中,佼佼者当数布莱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和达罗(Clarence Darrow)。布莱恩担当原告代理人,他曾经三次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并出任过一届国务卿(后因反对美国卷入“一战”而弃职),是当时反进化论运动中风头最劲、地位最显赫的人物。达罗则是被告的辩护人,他没有前者那么耀眼的政治光环,但却是当时最令人敬畏的刑事辩护律师,业内的地位和声望如日中天。

很显然,能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关键是官司背后的那条法律,而不是案情本身。因此,真正将这场大事件推向高潮的,是布莱恩接受达罗的挑战,当庭接受后者关于这条反进化论法案是否正当的质询。两位辩论高手在法庭上的唇枪舌剑着实精彩。不能说布莱恩的雄辩不够出色,只是公允地说,由于所持有的立场,他其实已经丧失了获胜的可能性。不过,这与官司的判决无关。因为法律就是法律,在它没有被撤消之前,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庭最终认定被告违反法律的证据确凿,因而罪名成立,并需缴纳罚金100美元。

时隔30年之后,两名作家将“猴子审判”搬上舞台,一炮而红,这就是《承受清风》。

《承受清风》的两个主角,一个以布莱恩为原型,另一个以达罗为原型,主要情节则是二人在法庭上的交锋。与事实相比,剧情有了相当程度的虚构。首先,它刻意渲染了一个压抑、沉闷的背景。其次,布莱恩被贬低为一个无知、傲慢而又自以为手握真理的人;相应地,达罗则被美化为一个集睿智与宽容于一身、面对蛮横和狂暴敢于拍案而起的勇士。对于这些改动,后世的史学家们多有微词,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传奇中的两段高潮,“猴子审判”和《承受清风》都永远地进入了美国的历史和文化之中。)  

在科学与宗教之间

自哥白尼以来,科学和宗教的关系问题,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便是一个蕴含着巨大能量的问题。从历史的趋向来说,强调二者的调和、包容乃至互补,占据着主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的根源,二者的关系有时也会呈现出另外的一面。像“猴子审判”便是如此,它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方式,将进化论和基督教之间的张力表达得淋漓尽致。

《承受清风》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与此显然有莫大的关系。“承受清风”一语典出《圣经》(箴言11:29),据“和合本”《圣经》,该节全文如下:“扰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风;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仆人。”此种翻译颇有些晦涩,依“现代本”《圣经》,就容易理解多了,全文:“带灾难进家门的,终必倾家荡产;愚拙人必作明智人的奴仆。”因此,“承受清风”的含义,与中文当中的大白话“喝西北风”异曲同工。作者的意思很明确:如果人们一味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必将害人害己,贻笑大方。

包括《承受清风》的两个作者在内的许多人,都天真地认为,随着达罗在法庭上让对手破绽百出、颜面尽失,科学之光已经彻底掩盖了远古的蒙昧和教条。但这样的情绪,未免过于乐观。事实上,“猴子审判”之后,美国中学教科书中有关进化论的分量持续下降,以至于著名的遗传学家穆勒在1959年――《物种起源》出版100周年之时,愤懑地抱怨:“没有达尔文的100年,该到头了!”60年代之后,反进化论法案虽然被判违宪,但类似于“猴子审判”的故事在美国却一再上演,尽管其规模和影响要相去甚远。时至今日,在美国的科学界和教育界,如何应对宗教对于生物学教育的渗透和干涉,仍旧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大问题。令人忧虑的是,进入20世纪末期以来,反进化论运动已经不再是美国的特产,而有在世界范围内扩散的趋势(譬如香港的反进化论运动这些年就颇为活跃)。

因而,在《物种起源》问世150周年之际,重温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一幕,并非多余。历史可以告诉我们,就科学和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言,如果二者彼此视对方为敌人,那将是一种大不幸。科学与宗教的之间的争论,常常被化简为谁掌握有真理的口水战,但这恰好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而且,对于人类社会面临的那些最紧迫的难题而言,横飞的唾沫没有任何助益。

在科学和宗教之外

如果只在“猴子审判”中看到科学和宗教的恩怨,就大大低估了它丰富的内涵。究竟是《圣经》正确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正确,这个问题无论在布莱恩还是达罗看来,当然都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也许是由此而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谁应该掌握主导权,什么样的原则是人们不能逾越的底线。正是在这一点上,布莱恩和达罗各自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布莱恩认为,民主的要义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既然多数纳税人都不喜欢进化论,动用国家的暴力机器――法律,来禁止把纳税人的钱花在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上,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天经地义。达罗则把自由视为民主的根基,自由并不是多数人专享的特权,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法律能否切实保证每个人都有同等的自由,才是民主的真义,因此,动用法律来干涉人们研究进化论的自由,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信号。

所以,《承受清风》在美国文化中之所以具有强劲的穿透力,除了科学与宗教本身就是一个迷人的话题之外,还在于它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深度发掘了上述两种观念之间的对立,直击美国传统价值观中最深层的内核。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之后的头十年,是美国历史上一段歇斯底里的“恐共”时期。在麦卡锡及其同好的鼓噪之下,美国的言论自由受到极大压制,人们几乎是谈“共产主义”而色变,许多书籍被列为禁书,成千上万的普通人遭受无端地监视,一对科学家夫妇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被以叛国罪的罪名处予死刑……有历史学家形容这是美国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对于这样的白色恐怖,感同身受的时代精英当然不会不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承受清风》乃是对麦卡锡主义的一个反讽。

讽刺达尔文的漫画

由此,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刻意营造一个极其压抑的氛围;为什么会不顾历史事实,对布莱恩在法庭上的表现过度丑化;也更容易领会“承受清风”一语的含义。跟达罗一样,在两个作者看来,在如何沿袭美国最为珍贵的历史和精神遗产这个大问题上,布莱恩们和麦卡锡们完全走错了路。表面上,他们都在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不遗余力,但实际上,当他们抡起大棒砸向对手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已经动摇了美国之所以为美国的根基,结局只可能是“扰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风”。因此,民主最需要的是宽容,而不是压制。作者甚至安排了一个饱含浪漫色彩的结局:有人嘲笑原告代理人的无知,并且称他的宗教为傻瓜宗教,被告辩护人并不领情,反而怒斥道:“你这自作聪明的家伙!你无权对他的宗教吐唾沫,正如无权对我的宗教吐唾沫一样!不然,就住嘴!”

值得庆幸的是,中世纪那一页毕竟已经从厚重的人类演化史中轻轻地被翻了过去,达尔文没有遭受火刑,进化论仍然占据着科学的主流地位。不过,套用宋朝那位英明皇帝的话,回顾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这应该是人们用《承受清风》来纪念达尔文的一个用意吧。

附记:关于“猴子审判”一案的来龙去脉及其对美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美国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森在《众神之夏――“猴子审判”以及科学与宗教的论战》(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一书中有精彩的叙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此书了解更多的细节。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将“承受清风”译作“风的传人”,属误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