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测绘局官员称,根据《国家测绘法》的规定,淮安市政府按程序提出了申请,上报给江苏省测绘局。江苏省测绘局组织了包括院士在内的多名地理、气象、测绘等学科的专家,进行了充分
也就是说,因为淮安处在中国的南北分界带上,就有了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的资格。又因为淮安市政府按程序提出了申请,因此获得了批准。
那么,需要请教国家测绘局的是,如果处在中国的南北分界带上,又按程序提出申请,是否都能获准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如果都获准,在“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直到陕西秦岭”这“上千公里长的地理带”上,将建立多少个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如果厚此薄彼,是否不符公平原则?
而且,据今年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的图片显示,2008年12月31日,淮安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建筑主桥就已全部竣工。而国家测绘局官员称,淮安的申请是今年8月才获得国家测绘局的批准。那么,就明显是先斩后奏。这一先例一开,其他城市先建起来再说,国家测绘局如何办是好?
国家测绘局还有一个理由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是大兴土木,动辄花几千万,搞个什么工程,我们也不会同意。”就算“淮安并不是大兴土木花很多钱,而是在改造一座旧桥的过程中,赋予一些科普和文化上的新含义。”但是,如果其他城市也依样画葫芦,拿个旧桥旧屋“改造”,先得到个批准,然后再大兴土木,上马形象工程,国家测绘局还拦不拦得住?
其实,对于淮安的这个标志,不仅网上一边倒地反对,媒体评论也几乎一片质疑之声,主要还在于,南北分界标志不只是地理气象上的概念,很多网友担心“明确划分南北地理标志会造成南北对立”,表明这已经牵涉到全国人民的情感,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标志,尤其需要慎重,因此,尽管注意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却“依然批准了这个项目”,实在有罔顾民意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