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遥看新中国“开国老书刊”

2009-10-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何季民 我有话说

何为新中国的“开国出版物”或“开国老书刊”?笔者以为,性质上首先必得有具有纪念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出版时间则不妨放宽在1949年10月1日前后半年,个别例外也须与开国大事相关并具有最早或惟一性,像以1949年10月1日
为圆心,圆点是一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刊》,最外圆如有1953年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资料》。如此一筛选,新中国的“开国老书刊”就简直“屈指可数”,实在不像想象的那么多。遥看60年前新中国诞生,远不像今天普天欢庆这么简单。各方面的原因凑在一起,便使得现在在一般的图书馆里都不容易欣赏到“开国文献”了。

独一无二的开国会刊和纪念刊

如今欣赏“开国老书刊”,可以分为开国会刊、开国文献、开国画报、开国杂志、会议文献几大类。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毛泽东在开幕式上致开幕词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骄傲地宣告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9月30日大会闭幕,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宣言”,宣告了“全国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业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在当晚的闭幕式上,第一次奏响了开国礼炮和“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正式“升”起了“五星红旗”国旗;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庄严隆重地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时称“开国盛典”。

为了纪念“开国盛典”,当时由筹备组织部门制作具有权威性的只有1950年出版的一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刊》(1999年“建国50年大庆”时,被人民出版社原版原样重版)。而其“原生态”版本,却是另外一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刊》,由会议新闻处编辑出版,从1949年9月21日大会开幕到闭幕后一天,每天出1期,并在10月10日出版了最后的第12期,虽然内容与装帧没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刊》完整和精美,但是作为筹备成立新中国的工作会刊,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比如,一直存有争议的刘少奇是否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其实《新政协会刊》里记载得很清楚:“第八天大会的经过”――“本日会议的执行主席刘少奇、李立三、沙千里、梁希、盛丕华担任选举总监督……”明确记载了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是利用选举投票后的检票时间,天色已近黄昏,部分代表赶去天安门广场奠基,还须赶回会场继续未完的会议,所以整个用时也不长,而且奠基礼的几张照片中都没有刘少奇。可见,刘少奇当时是留在会场里主持监、检票,并没去广场参加奠基礼。

三大宪章与开国文献

也是在这次大会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后被称作是“三大文献”。许多人把“三大文献”尊称为“三大宪章”,除了尊为新中国立国之本“根本大法”外,还有实现了“人民宪章”之意;尤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人民大宪章”,勾画出了新中国的建设蓝图。

1949年9月,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第一届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原定26日召开,但是因为开国事务繁忙而延后,一些代表有幸参加了10月1日开国大典。10月3日,会议隆重开幕,100多位代表欢聚一堂。会议并确定由新华书店统编开国文献,主要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重要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讲话・报告・发言》和《共同纲领》单行本,其中《新华时事丛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重要文献》现在国家图书馆已列为“新善本”。

以此为母本,各地有东北新华书店辽东分店1949年10月出版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文献》、西北新华书店1949年10月1日出版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苏北新华书店编辑部出版发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重要文献》、山东新华书店胶东分店的《中国人民政协文献》等;另外,有些地方与单位也曾自行汇编出版,如中共天津市委总学委编印的《人民政协学习文件》、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编印的《学习第一届政协文件参考材料》等等。

东北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文献》,不知什么理由把“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东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向东北人民代表会议的建议”和“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决议”也列在其中。而山东新华书店胶东分店的《中国人民政协文献》,也编进了马凡陀和江山野的诗歌:“……我们有了无比坚强的人民解放军/我们有了无比英明的共产党/我们有了杰出的领袖毛泽东/欢呼啊,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欢呼啊,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欢呼啊,中国共产党万岁,万万岁/欢呼啊,毛泽东万岁,毛泽东万岁/万岁,万万岁啊,毛泽东/欢呼啊,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岁,万万岁啊,我们英雄的国家。”――一遍遍地欢呼,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强烈的崇拜。

还有一册特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文献》,是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出版的。原来抗战胜利后,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尽快去上海等地办报”的指示,1946年1月中共《华商报》在香港复刊,接着开办了新民主出版社,大量选编中共中央政策文件、马恩列斯毛泽东著作、《中国人民文艺丛书》、《青年知识丛书》和著名的《虾球传》等,主要向海外发行。在1949年5月广州解放前,就按照指示做好了进入广州开办新华书店的准备,并到解放区取得了毛泽东题名“新华书店”手迹;开国大典后,紧跟着解放军解放广州接收了正中书局、中国文化服务社等国民党的出版发行机构,11月7日在永汉北路265号(今北京路347号)开办了解放后的第一家国营书店――广州新华书店,后来成为新华书店华南总分店。

开国画报中的“开国大典”

新中国的开国画页,大约有十多种,都是照片;其中专题画报只有《华北画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2》、《新中国画库开国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大阅兵》三种,另有《时代》、《摄影网》、《东北画报》、《华东画报》、《青年画报》等杂志以及不多的笔记本刊登有庆祝开国图片专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大阅兵》,封面印着“新华书店发行1949”,内里6页连成一折页,每页一幅开国大阅兵照片,配有简短介绍文字。封面的套红黑白照片写着:“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新中国首都升起了第一面新国旗”,照片中的天安门广场上旗帜招展人山人海,画面中心耸立着白色的旗杆,顶端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辽阔的天穹映衬着鲜红的国旗,本来表现力极好,仔细一看,画面前方的城楼并不是天安门――可惜没有拍上天安门!

《华北画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2》,是华北军区华北画报社为“10月1日”编印的专题画报,封面是一幅转载甚广的天安门广场正面照片,城楼上方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会标,开篇刊出了国旗、国歌、毛主席、六位副主席和周总理的标准像,接着刊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还有62幅照片、4篇解说短文和1首诗歌;因为多是阅兵照片,便显得几幅提灯游行照片很稀罕:清华大学的横幅清晰可见,兴高采烈的人们高举火把手执五角星灯笼,城楼上的灯火与夜空中的礼花交相辉映略显稀疏,印证了署名寒青的诗句:“万朵彩色的礼花撒满了天安门广场的高空。这是由一百支枪组织成的礼花放射。”发射的信号弹,略显不足,却不失辉煌。

《新中国画库开国大典》,“晨光出版公司编辑出版、上海江西中路一七零号246、256室”,薄薄的像本小人书,只有36幅照片,好的是多刊出了几幅照片:“参加开国大典的北京各校学生”、“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副团长西蒙诺夫……”、“下午三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乐队奏代国歌”和“当第一面新国旗在首都徐徐上升,全场群众肃立致敬”,弥补了《华北画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2》的不足。

新中国成立时称“开国盛典”,从3年后油画《开国大典》广为流传后,才慢慢叫成了“开国大典”,命名的灵感最初很可能来自两种“开国大典”画报的启发。

传奇精彩的“开国杂志”

新中国成立时的杂志,有《进步青年》、《文艺报》、《新建设》、《翻译》、《新中国妇女》、《中国儿童》、《北京妇女》、《地理知识》、《人民文学》等等,有的与开国大事不沾边,故不可称誉“开国杂志”,即便只有些微内容,也当庆幸难得了。如今欣赏开国杂志,最传奇的当为《时代》,最精彩的当为《新华月报》。

《时代》中文版,是前苏联以苏商名义于1941年8月日在上海租界“孤岛”开办的时代出版社创刊的。它有一个传奇的社长罗果夫,是参加新中国开国盛典4名外国记者之一,还是中苏建交“塔斯社”北京分社的第一任社长。还有一个传奇的“苏联通”实际主持人姜椿芳,到1951年8月才结束历史使命,从此好像被遗忘了。

《时代》开国刊,一幅开国盛典喜庆照片几乎占满了封面,中间插着国旗与毛主席像,上方套红,下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大字口号,一连刊登了《庆祝中国人民政协成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保卫人民民主政权维护世界持久和平》、10月2日国际和平斗争日大会《保卫人民民主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几个专栏照片。

最精彩的《新华月报》1949年11月15日创刊号,封面以大红喜庆五星国旗为底,主题画面是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的照片,上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粗黑大字,右边是毛主席题写的《新华月报》大字刊名,内页首先是毛主席肖像,紧接着是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像、周总理、林伯渠秘书长、沈钧儒院长、罗荣桓检察长像(4幅),胡愈之撰写的《人民新历史的开端》代发刊词,强调了《新华月报》的任务是“记录新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专栏、《新中国诞生了!》专栏,刊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等重要开国文献与文章200多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画刊》刊出了40幅开国照片……还有《为人民政协而歌》诗5篇……

《新华月报》开国创刊号上,毛主席的题词“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国民的公德”,会让读者纳闷:解放以来就是“五爱”,这里怎么是“四爱”呢?――是的,确实是错了!范用回忆过内中的故事:胡愈之请毛主席为《新华月报》创刊号题词,并拟好了草稿送给主席,结果胡愈之少拟了“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也错成“爱护公共财产”,使得毛主席题词也跟着错了。

拙著《东方红太阳升――最精彩的开国老书刊》近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其中对这些情况都作了介绍。

北平城里开会忙

1949年新中国开国,主要形式就是开会。为了开国盛典,北平城里召开了各党各界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会议,来奠定大会建国的基础,最基本的一项是推举开国代表。不过,各种会议能够有公开出版物的却不多。现在稍多见的只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全国第一次青年代表大会”、“中华全国学生第十四届代表大会”和“全国妇代会”等的会议文献。

5月15日,是曲艺人祭祀祖师爷(据说是周庄王)的日子,北平的艺人们都要到崇文门外的药王庙里烧香磕头。一解放,破除迷信,把1949年5月15日改成了解放后第一个曲艺节,上午10时全市五百多曲艺人齐集药王庙,用开会推举参加文代会的代表,开创了自己的节日。

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南北革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6月30日预备式7月19日闭幕式,一气儿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和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各项活动延续到了7月28日,堪为最长的开国会议,推选了开国代表,总结交流了12年革命进步文艺工作,规定了新中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针,确定了改造旧文艺建设新文艺的方向和道路,建立了全国的统一领导机关,标志着新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开始。

1950年3月汇编出版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封面花底红字,首页白底绿字,绿色会徽主图案是毛主席和鲁迅的头像,上方飘扬“1949”旗帜,下方围绕文字“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刊出了毛主席为会议题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到会的热烈祝贺。

作为党派代表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为团体代表的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开会组成了开国盛典最年轻的代表团。一册《为团结教育青年一代而斗争――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留记了当年的盛会影像,4月11日至18日在刚解放的北平隆重召开。7月4日晚,中央团校第一期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高规格的毕业典礼,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接见和合影。中央团校第二期开学,著名作家王蒙15岁进了15班。9月28日,全校师生就乘专列进城,10月1日9点队伍出发,到得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加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的队伍,面对天安门背靠高高的旗杆,到下午3点广场沸腾起来……林铭纲、秦守文、左林等站在旗座旁边,一心等着看毛主席升旗,只见五星红旗徐徐升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动的。

1948年夏天刚刚回到北平的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次年3月上旬就被中共中央派赴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刚回来听到电台广播中华青年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接着听到自己当选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副主席,没有参会却能当选,令他非常惊讶。但是一些人向他祝贺,毫不奇怪地说:缺席当选,也属正常。很快,他又作为开国代表登上了天安门,爱国报国热情,像被打开闸门喷发了出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