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早产”半年的学术专著

2009-10-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晓渔 我有话说
一进书店,就在显著位置看到杨奎松先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惊喜交加。喜的是,杨奎松又出力作,他对中国现当代史的研究一直让我受益匪浅;惊的是,年初他还坦承《民国人物过眼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是硬编起来的,想来手中已无多少存稿,怎么尚未年底,又神速推出两卷本巨著?转而一想,2008年香
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推出十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杨奎松承担了第一卷《断裂与延续》的撰写,内容也是围绕1949至1952年的建国阶段,说不定这是那本书的内地版。翻开一看,这种猜想并未证实,书中每一章都规范地注明了出处,基本刊发于这几年内地的学术刊物。

打开版权页,上面的日期把我吓了一跳,只见上面印着:2009年9月第一版,2010年2月第二次印刷。我赶快掏出手机看看时间,现在是公元2009年9月,我没有失忆,再看看身处的书店,系本地著名的文化地标,断无出售盗版的道理。我若有所悟,这大概是出版社为了营造畅销气氛,在版权页上玩的小动作,与“买榜”类似,便于媒体宣传。此前我曾碰到过类似的事件,但是出版社的标注时间往往提前一两个月,不像这本如此大刀阔斧,让第二次印刷“早产”多达半年。

江西人民出版社于杨奎松,有着特别的意义,2007年该社推出《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这本按照惯例最多只能保本的学术著作,出人意料的一纸风行。此前,杨奎松的影响基本是在历史学界,此后,他迅速成为影响广泛的知名学者。

我的书架上有杨奎松的六七本书,最早一本是他与董士伟先生合著的《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印数5000册,定价3.95元。这本书的命运跟绝大多数学术著作一样,属于滞销书籍,我在该书出版十几年后在一家书店(并非旧书店)以原价购得。近年来杨奎松走红之后,他的《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定价高达88元,获得很多好评,并且被媒体反复推荐。当当网甚至把他十几年前的旧作《失去的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从出版社的库存里找出。这本定价11.10元的书似乎销量不错,当当网销售的是1995年第三次印刷的版本,但是从积压14年的结果来看,又算不上畅销。有趣的是,有看过此书的网友表示书中的大多数章节与《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内容相似。如果此事属实,不知说明读者的素质在十几年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说明读者只知追随潮流,今日热捧的书籍,昔日弃之如敝屣。

我曾多次在媒体上撰文推荐杨奎松的著作,可是他这两年的著作我几乎都按兵不动。这种态度转变,与杨奎松无关。杨奎松的研究,我一如既往的喜爱。但是,出版社竭泽而渔的精神,让我退避三舍。“早产”非常隐蔽,绝大多数读者不会注意版权页上的信息,只会在媒体上得知该书非常畅销,已经重印的消息。而且这种小动作一到2010年2月,就成为既成事实,很难被发现,即使未来的历史学者也难以考辩。

我注意到杨奎松编选著作,尽力避免重复,即使偶有重复之处,也会特别注明,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个别章节不仅注明原发刊物,同时注明亦曾收入《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这种态度值得尊敬,盼望出版社也能有一说一,不要制造“早产”的事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