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出版史上的中国经济学现代转型

2009-11-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陈洁 我有话说

那会是一套什么样的丛书?

经济学家的集体回忆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在诞生之初并不起眼。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将在经济学出版史上留下痕迹。于是,有了下面的故事。

樊纲如今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可是20年前的80年代后期,他刚刚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博士论文的出版往往是第一次在学术界正式亮相,是否站在一个高的舞台上亮相、能否获得碰头彩至关重要。所以,樊纲的博士论文《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准备在一家著名的出版社出版,可是书稿在出版社一搁就是好几年,不知到猴年马月才能问世。

情急之下,樊纲想起来,自己作为主笔,已经出版了《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一书,被收在上海三联书店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中。那套经济学丛书虽然不成规模,也没名气,还很青涩,上海三联又是小池塘,但编辑办事有规有矩、有板有眼。樊纲无奈之下,决定退而求其次,再作冯妇,答应将博士论文列入“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出版。

而这两本书,尤其是其博士论文的出版,却成为樊纲学术生涯中重要的“白鹤亮翅”。《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比较马克思主义、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三大经济学理论体系,提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在理论内容上的基本区别与相互关系,在于它们多侧面、具有多重规定性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研究时,研究“角度”或者所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这成果发表在上世纪80年代,虽然属于基础理论研究,但仍然是大胆“出格”的探索。

此后,樊纲连获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开始了他在中国经济学界的长袖善舞。而《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至今在中国经济学界还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引用率较高的学术文献。

草创之际,“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好。南京大学的党委书记、商学院教授洪银兴经常回忆起当年,他研究苏南乡镇企业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相关著作校订清样时,就住在苏南一家乡镇印刷厂简陋的招待所里,昏暗的灯光,粗陋的饮食,床褥上还爬着臭虫。他和编辑促膝长谈,讨论经济学问题,逐段逐句地打磨文字概念……这成为他最难忘的学术经历之一。

但艰难的条件一点也不妨碍作者和编辑们在经济学领域的国际视野和前瞻性目光。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企业家陈琦伟是中国著名的国际金融和投资银行专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他的《当代国家资本市场》、《国际金融管理》、《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股市透视》、《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等一系列著作、论文、学术报告,以及实际操作的有关上市公司收购兼并和重组的案例,反映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金融资本市场和企业策略发展演变的主流动向,提出和论证8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环境,将会以市场工具创新为主,并分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特点。上述观点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对于陈琦伟本人来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处女作的问世。那是一段同庚的“二陈”合作的佳话。

陈琦伟的第一本著作《国际竞争论》“前身”只是一篇讨论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竞争的普通论文。与陈琦伟同年的编辑陈昕发现了这篇论文并主动联系他,建议他扩充丰富,将其发展为一部专著。当时,陈琦伟还是助教,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才刚起步,一开始并没有把握,对自己的著作不是很有信心,但他还是听取了编辑的意见。陈昕当时是学林出版社唯一的经济编辑,他看好这个题目,一口气写了一万多字的立项报告,向出版社力荐这部专著。《国际竞争论》是中国第一本系统论述中国对外开放理论和体系的专著,首次明确提出并阐明了当今时代处于国际竞争时代的新观点,以及“现代比较利益原则”等。该书1986年出版后,次年便获得了中国经济学领域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著作奖。后来,陈昕调任上海三联书店,主持“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出版工程,《国际竞争论》因此也成为“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大家族中的一员。

陈琦伟的学术生涯正是在这个良好开端的基础上,渐行渐远。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中的很多著作,既是作者知识和才华的展现,也是编辑慧眼识珠催生的结果。而这些催生,有时候甚至会影响作者的人生道路。

上世纪80年代,已经从杭州大学经济系毕业,正在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的袁志刚,正是在编辑的帮助和建议下,开始接触并翻译法国经济学大师、国际非均衡理论创始人贝纳西的代表作《宏观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分析方法导论》。

此书翻译出版后,一方面在国内经济学界引起一定的重视,另一方面,袁志刚也因此与巴黎高师的贝纳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1987年硕士毕业后便于次年随即前往法国留学,师从贝纳西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鄄HESS)并回到复旦经济学系,工作至今,最终成为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其专著《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用非均衡方法研究中国经济的转轨,对中国双轨经济的运行机理进行很好的描述,曾获1997年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当然,他后来因为发表“房价不能降,应该少建经济适用房”等学术观点,而导致被围攻,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可以说,袁志刚的学术生涯正是从与贝纳西结缘开始的。而他们结缘的纽带,就是“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他对此一直心存感激。

一段光辉历史

三联书店的前身,是三家办杂志出身的出版社,分别是邹韬奋等人于1932年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钱俊瑞等人于1935年创办的新知书店和李公朴等人于1936年创办的读书出版社。后来,三店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建国后,三联书店迁到北京,与人民出版社合并。

直至1986年,国家决定让三联独立经营,并恢复上海三联书店。成立之初,国家希望上海三联和北京的三联书店在出版领域和特色等方面有所区别。这也是上海三联从一开始就侧重经济学、社会科学领域出版的原因之一。上海三联成立后大规模做的第一套丛书,就是“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丛书遵循“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逐步完成中国经济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轨”的宗旨,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学标志性的出版工程。就像《萌芽》杂志孵化了一批青春文学作者一样,二三十年前,上海三联书店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孵化了中国当代几乎整整一代经济学家。而这些曾经引领一代中国经济学人成长的著作,和代表了改革开放后杰出一代经济学人的作者,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是巨大的。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包括“当代经济学文库”、“当代经济学译库”、“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三个子系列,已经持续运作了十几年,陆续出版有百余本专著和教材。

其中的“当代经济学文库”,收录国内学者的经济学原创作品,是中国当代经济学人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见证实录,如林毅夫等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樊纲的《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张军的《“双轨制”经济学:中国的经济改革(1984-1992)》,袁志刚的《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等,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界研究的最高水平。这些著作大都写于上个世纪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多部著作先后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其中的许多作者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主力和领军人物。

“当代经济学译库”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大规模、持续不断地引进介绍现代经济学理论专著,可谓开国内之先河。可以说,引进西方经济学理论的20多年,也就是中国新一代经济学人成长的20余年。引进的著作既着眼于西方经济学传统领域的研究文献,又相当注重经济学前沿问题的研究向度。如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贝克尔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巴泽尔的《产权的经济分析》、马科维兹的《资产组合选择与资本市场的均值-方差分析》、约翰・格利的《金融理论中的货币》、汇集了科斯、威廉姆森、阿尔钦等经济学大师经典论文的《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等。

“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则收录了国内外高等院校的一些经典教材,如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萨克斯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韦登鲍姆的《全球市场中的企业与政府》等,为国内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现代化、标准化提供了难得的范本,这些书的出版,帮助中国开展本土的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使其从概念、术语、范畴、方法等方面都融入现代经济学主流范式。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反映并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从传统进入现代,是中国经济学现代转型的一面镜子、一个助力器、一套启蒙之作,亦堪称中国现代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被日本经济学家盐泽由典评价为“不仅在内容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引起理论讨论的广泛性上也是划时代的”。

重要时刻

应该说,“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能取得如此光辉的成绩,主要在于它把握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

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来说,是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生活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经济学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可是,中国传统的经济学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侧重单纯的规范性研究,只诉说经济学“应该”是什么,而不关心经济现象实际上“是什么”。所以,在解释现实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方面,政治经济学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时代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和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这对中国年轻一代的经济学者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在拨乱反正之后、改革开放之初,具有良好的学术训练、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刻的思考能力和直面现实问题的能力。他们将国外的新古典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短缺经济学等理论引进中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而“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为外国现代经济理论的亮相,为中国新一代经济学家的集体登台,提供了平台。

当年,举凡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宏观经济运行、微观经济运行、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价格机制、收入分配、资金流动、国际收支、汇率机制、金融体系、货币政策、国际贸易、企业改革、财政体制、对外贸易、农村改革、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等,在这套丛书中,都有分量颇重的专著予以研究分析,而且大多数都是中国第一部研究该问题的著作,所以一出版就能产生大的反响。

历史给了中国的出版机构这样一个机会,使之成为经济学新思想的组织平台,而上海三联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机缘,促成了中国经济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轨。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的成就,与时任上海三联书店副总编辑的陈昕有很大关系。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出版人,他欣赏美国著名的出版家帕金斯,帕金斯曾经发现和支持了海明威、菲兹杰拉德、伍尔芙等众多文学天才,帕金斯有句名言:“出版家的首义是为天才或才华服务。”陈昕说,他也是为才华服务的人。

主持“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出版的陈昕如今已成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老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