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怀念杨宪益先生

2009-1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裴钰 我有话说
11月23日,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病逝,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那就是《红楼梦》英语全本翻译的时代,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落下了厚厚的帷幕。迄今为止,《红楼梦》120回有两个英文全译本,一个是1973年,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头记)由美国企鹅出版社出版;另一个是1978年,杨宪益和夫人戴
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红楼梦)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这两大英文全译本是《红楼梦》在英语世界传播的权威文本,各有特色,在海内外汉学界、红学界等量视之。霍氏译本的文学性和生动性最好,译本达到英文母语小说的境界,但由于过分屈从英美读者的阅读习惯,对中国民间信仰不够尊重,将儒释道三教改为基督教,这是霍氏本的最大硬伤。

杨戴译本产生于国内,它的优势长处在于,第一,所依据的中文《红楼梦》版本,得到了红学界的大力支持,所以,杨戴译本的中文本子最为严谨,最为接近原貌;第二,由于杨宪益先生本身就是中国人,传统文化修养极高,所以,杨戴本是最为保真的英文译本;这两个特点,让杨戴本在中国内地拥有权威的地位,国际汉学界、红学界也对杨戴本很推崇。

在国际红学界,杨戴译本最大的功绩,就是为《红楼梦》恢复了“红”色。霍克斯去除了《红楼梦》中的“红色”,比如,“怡红公子”译为Green Boy,为了避免出现“红色”,霍克斯甚至把书名定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头记)。杨戴二人的全译本则完整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红色”涵义,使《红楼梦》全本在英语世界保持着基本的中国文明的面貌而流传着。

当然,杨戴本的弱点是过于严谨,过于缜密,小说翻译的文艺性弱,影响了这个译著在海外的流行。

杨宪益最伟大的翻译成就是和夫人戴乃迭合译《红楼梦》120回,他们还翻译了屈原的《离骚》,他们是屈原作品英文翻译的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对鲁迅作品的海外推介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他们翻译了鲁迅的《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是国际公认最好的鲁迅作品的英文译本。鲁迅能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离不开杨宪益夫妇的成功翻译。此外,他们还翻译了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灵泉峪》,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杨宪益和戴乃迭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英文引介,起到了核心的推动作用。

杨宪益生于豪门,小时候就穿着象征着王公身份的黄马褂。可是,丰厚的家业很快被两个叔叔的投机生意亏空,他在30年代去英国留学,去时是坐一等舱的富家子弟,可是,回国时他连路费都负担不起,靠着卖书和借钱才算拿到一张船票。就在杨宪益家道中落之际,英国女孩戴乃迭嫁给了他。戴乃迭是英国牛津大学第一位中文系学士,她和杨宪益的相爱尽管遭到了母亲和家族的一致反对,还是不惜和母亲闹翻,别离了父母和故国来到中国。

1966年,杨宪益就被当做“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遭到迫害。1968年,杨宪益和戴乃迭被怀疑是“帝国主义特务”,可是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支持这个怀疑,最终也没有人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说法。夫妻俩糊里糊涂地蹲了4年大牢。

1972年春天,杨宪益突然被带了出去,一位监狱官员对他说了一番话,你干过好事,也干过坏事;当初抓你是对的,现在放你也是对的;你在监狱住了4年,伙食费要从你的工资里扣取。说完这一切,他们宣布,杨宪益出狱了。

这就是杨宪益,自费蹲了4年莫名其妙的大牢。出狱不久,由于不堪折磨,杨宪益唯一的儿子发疯而死。因此,妻子戴乃迭郁郁而终,杨宪益写了一首悼妻诗:

早期比翼赴幽冥,

不料中途失健翎。

结发糟糠贫贱惯,

陷身囹圄死生轻。

青春作伴多成鬼,

白首同归我负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

从来银汉隔双星。

此诗道出杨宪益内心对娇妻的无限愧疚、无限亏欠,自己一介书生,无权无势,无财无利,这位英国富家少女跟随着自己来到贫困的中国,因为自己的牵连被抓进监牢,家破人亡,在自己最绝望的时期,戴乃迭对丈夫不离不弃。

我曾经撰文把戴乃迭比作真实生活中的林黛玉,而杨宪益也颇为类似贾宝玉,少年富贵,中年贫困,天资超群,才华横溢,自费坐牢,爱子夭折,令人唏嘘不已!

全球化时代,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杨宪益、戴乃迭这样的翻译大家则是人类的瑰宝,他们的卓越奉献,让我们能够对东西方文明的传播做一个学术比较,他们推动了中国文化真正地走向世界,他们帮助西方读者消除或减少因中西方巨大的历史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心理隔膜,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明,帮助他们认识当代中国,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英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