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周立波被网络催熟捧红

2009-1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11月10日下午,周立波在其《诙词典》的新书发布会上。

在上海师范大学的bbs上,有个帖子标题为“当我痛苦时,我看海派清口”。周立波把自己走红的原因,归结为网络。“大众

传媒多元化,注定我现在莫名其妙的崛起。这走红不在计划之内,属于被动走红,盗版出来、各种视频出来……而我本人没有太大改变。”在他眼里,网络是个奇人云集的地方,也会给我们很多养分。网络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很多人可以因网络一夜之间走红,也可以一夜间声名狼藉。网络把诋毁人的成本降为包月费,虚拟社会是最真实的,真实的社会反而很多是虚拟的。

14岁就考入上海滑稽剧团的周立波,19岁就已成为红遍上海滩的“小滑稽”;23岁误伤不同意恋爱的女友父亲,因此入狱;205天后提前释放,跳入商海。在周立波的“口述历史”里,自己于1992、1993年做投行赚过六七亿;还曾做过房地产策划。2006年,周立波重返舞台,第一次亮出“海派清口”的招牌,与“粗口”、“荤口”划清界限。2008年12月,周立波推出《笑侃三十年》,在全国迅速蹿红。不光是演出场场爆满,DVD热卖,周立波经典语录也成为很多人的个性签名。在上海街头巷尾的很多碟片摊子上,最显眼的地方都放着“周立波”,但这些碟片却大部分都是盗版。

周立波很快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海派清口”由周立波提出来,不过短短两年时间,却得到了学界的文化认同,被钱文忠评价为反映了“上海活生生的现代史”。

喜欢与精英对话

周立波说过一句极端的话:“我主张没有知识的,表演给没有知识的人看。有知识的人,演给有知识的人看。因为没有知识的人,知道没有知识的人想什么。有知识的人,知道有知识的人想什么。”他说,这里没有高低,没有褒贬,只是大众视线和传媒很难走出刚性对比的误区。他喜欢和剧场外精英人群展开沙龙对话,希望和他们在文化上有思想的碰撞。周立波说,自己接触的人群都很高端。学者可以帮助我梳理文化观点,我希望有学者的文化高度,也常常在生活中寻找能仰望的人。我们的谈话很清高,这与物欲无关,和钱财无关。

高端的人群被主流文化忽略了,以为百姓关心就是柴米油盐。二人转或者交响乐,观众各取所需,文化生态才能得以平衡。中国文化生态顾此失彼,层次感从何而来?如果说文化的格局是宝塔,现在只有基座没有丰碑。周立波说,自己是在为文化的盲区服务,为娱乐的盲区服务。“我没有一般成名演员的悲壮,我的优越在于三起三落但没有流落街头,有大进大出但没有入不敷出,正常的演员出名之前都历经苦难,而我是从幸福中来,我有幸福感。真正的艺术家是需要富养的,需要红酒雪茄和咖啡,空气草地和朋友。”

出书:从“灰”到“诙”

对周立波来说,出书最大的功用,也许就是把他的“海派清口”笔录下来。但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邵敏认为,做书要有策划、有内容、有思考、有沉淀。他们和漫画家赵为群商议,陆续出版诙语录、诙词典、诙歌曲和诙故事。起初还是“灰”,取“不黑不白,中间地带”之意,后来“升华”为“诙”,更符合其整体风格,且包含了“言灰”之意。先出《诙词典》,明年将推出《诙语录》。

《诙词典》共分五部分,以上海特色菜名红烧甩水、八宝辣酱、走油蹄膀、腌笃鲜、芝士火锅分类,解释了“冲头”、“一天世界”、“作”、“发嗲”、“做人家”、“扎台型”、“门槛精”等颇具“海派”特色的方言词汇,其中绝大部分词汇曾在周立波的舞台表演中出现过。

余秋雨在《诙词典》的序中评价,周立波成功的因素之一,是充分发挥了上海方言中俗语、土语、隐语的特殊魅力。余秋雨认为,周立波搜集、梳理方言,“对于上海方言的保存、继承、发扬大有好处,也为中国方言文化的发展做了一个不错的示范。”

谈到这本书的创作,周立波说:“创作是需要静心的,需要随时记录。我的电脑和笔记本随身携带,从来没有绞尽脑汁闭门造车。创作时总有喷薄欲出的感觉,完全是灵感互动。这些需要强大的知识做支撑。”他说,自己绝不出自传,不会出版《周立波风雨30年》也不会出《周立波背后的故事》,出书只是为传达快乐和快乐的技巧。

“我不是功利的演员”

回忆起来,周立波觉得自己的知识积累还是缘自少年时期科班出身的学习,当时他在剧团里学20多种理论,声乐、小品、舞蹈、语文、政治、历史……而现在的积累多来自阅读,他看的书很杂,并且订了十几份报纸。他说:“我想用快乐感染别人,我不是功利的演员,接下来我会争取一年一本书,让别人从另外的角度了解我。出书关键是传达我的快乐方式,展现我的思维方式,如果读者看了能举一反三,我会站在理性的高度以感性的方式演绎这个大时代。”

现在的周立波,已可以称之为文化现象。但在他看来,之所以能够走红,并不因为自己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正好适逢这个时代。“这时候需要一个周立波,而我正是周立波。当然,这个周立波很难复制。这是历史的必然,不是我也可能是王立波李立波。”他称自己是这个时代的旁观者,“我是善于思考的人,我会站在理性的高度以感性的方式演绎这个大时代,这是我的独到之处。海派清口不属于大众文化。小众的,我愿意演给听得懂的人。这与清高无关,和清醒有关。”

周立波的确很清醒。面对应接不暇的邀请,他说,只想快乐过好自己生活,不为明星所累,也不想让自己的人生被别人计划。“一定要自律,知道你是谁,干什么,怎么干。中国这么大,总有你相对的受众群体,做好这一块就好。农民兄弟与我无关,我不了解他们的生活,我能说他们秋收春播么,能说大麦是怎么长成的么?我只是精准送达目标定位,至于是否产生蝴蝶效应,不是我控制的,我没有期待。这是清醒不是自信。我以我的快乐方式找适合我的人群,人群以外的人群也关注了,这是计划外的关注,没有能力改变社会,也不想为社会改变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