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由韩寒想到吴晗

2009-1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万茵 我有话说
北大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入选的学生考北大可降低30分录取。自从这制度一面世,我就在问,假如韩寒这回还在读中学,校长会推荐他吗?

媒体里报道,北师大二附中、南京师大附中的拟推荐名单终于出炉了,清一色的门门全优的学习尖子,个个都是品学兼优。总之,韩寒之类的学生依然没戏。

我拿韩寒

作例子,是想说明他是另类人才的一个代表:在某个领域有特殊才能,但依传统的应试教育选拔条件三辈子也考不上北大。

这些天媒体从未报道过北大这回要人的标准,但依我看,北大心里有谱却不便明说。推荐制,是和传统应试教育对着干的,是对高考权威的挑战,是和高考唱对台戏,而高考这出戏的“后台”就是教育部。既然如此,关于推荐制,北大也只能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明摆着,北大并不缺门门全优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些好学生从高考攫取分数的能力是超乎想像的,对于考试天才,没有推荐制,根本不降分,他们照样也能上北大。把推荐名额放在这些学生身上实际上就是多此一举。这,不是北大处心积虑想做的事情。给尖子生上北大降30分,就好比全运会把刘翔的起跑线提前一米,这对他夺冠不仅没有意义,而且还毁了他可能创造的新纪录。

清华大学1930年曾经录取过一个叫吴晗的学生,此生偏科严重,文史、英语都能考100,惟有数学,就是一字不著勇交白卷考零分。考北大,吴晗落选了;考清华,人家破格了。四年过去,吴晗毕业留校任教,后来成了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我看,北大这回祭出推荐制,是想接受70年前的教训,找回那失去的“偏才”。哪曾想,南师大、北师大附中的校长们却领会错了精神。

好在还有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站出来,他认为值得推荐的学生应该是可能成为像钱锺书、吴晗这样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过人才华的特殊人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均衡”发展的优等生。

北大破冰试水想叫板高考机械式的选拔制度,怎么说也是中国教育的进步。

只可惜,韩寒早生了几年,没赶上这好时候。不管怎样,多让些“偏才”、“怪才”到名校里宽进严出地试上一把是有好处的。这也算是另一种人尽其才。当然,韩寒们不屑于上那学校是另外一回事。偏才总是有些个性。

另外,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也没有任何贬意,只是,在推荐制这个问题上,他们本不该成为候选人而已。

万茵博客:http://blog.sina.com.cn/cctvwanyin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