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丛书收录了具有趣味性和大众性的经济学“小品文”,这些随笔集的特点是:不是科学叙事,而是注重历史叙事,像《前赤壁赋》“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说的是所有权理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说的是资源管理体制和旅游产业;不是理性叙事,而是注重美学叙事,像古老而又玄妙的《易经》早就描绘出美妙的市场图景:“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其次,发展阶段。这些文章开创了经济学大众化、普及化和生活化的先河。随后,经济学随笔成为一种新的文体,引起了经济学术和散文创作的高度重视。形式包括杂文、随笔、时评、散记等体裁,也包括书评、序跋、对话、采访等。截至目前经济学随笔已经渐次发展繁荣,代表性的丛书是,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学家随笔短论”丛书,包括于光远的《为企业家说话对企业家说话》、董辅艿的《市场经济漫笔》、厉以宁的《市场经济的足迹》、萧灼基的《谈股论金》、王钰的《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股》、晓亮的《寄希望于民营》、高尚全的《市场经济与中国改革》、何伟的《观念撞击的火花》。
最后,扩展阶段。《经济学茶座》是一种杂志书,创刊于2000年,该刊独特的“杂志书”形式,具有学术书籍和学术期刊的双重优势。其“轻松、休闲、高雅”的风格,“贴近读者、贴近生活”的定位,成为独树一帜的经济学大众化和普及化读物。它注重学科普及,如推出了经济学界的“大白话家”张维迎;注重学术辩论,如对“经济学教父”张五常的支持与反对;注重学术评论尤其是图书评论,联系了书籍和报刊的并肩研究。
1912年8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认为economics的译名“惟‘经济’二字,似稍近之”,是我国首次采用的经济学译名,近百年未曾改动。但是,经济学的方法内涵与人文社科的融合砥砺却催生了经济学文学化(随笔和茶座)的倾向,实在可喜可贺,也值得经济学界、文学界、出版界和社会各界研究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