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思考层次的进化与思维的革命

2009-12-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丁志军 我有话说
《系统思考和系统动力学教程――教师与培训者指南》,主编:吴锡军,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40.00元

对于“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这样的至理名言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但你知道它和“

牵一发而动全身”、“四两拨千斤”、“过犹不及”等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属性吗?那就是他们都属于系统思考的方法和原则。其实系统思考的理论和方法远比这些睿智的语句更加博大精深。

系统思考是一套蕴含极广而且理论深奥的原理,是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不断精炼的成果。系统思考把艰深的系统动态复杂问题简化得使人人能懂易学,给人们引出了新的认识真实世界的途径。系统思考是一套特定的工具和技术,出自两个来源:控制论的“反馈”概念和“伺服机制”工程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驱者已经用这些工具来了解企业、都市、区域、经济、政治、生态,甚至生理系统。系统思考还是一种语言,用以描述各种复杂系统的互动关系及其变化形态,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见隐含在复杂事物后运作的简单结构,而使人类社会不再那么纷繁无序和难以捉摸。

归根到底最为重要的是系统思考强调思考层次的进化,人们通过不断学习系统思考的诸法则和对一个又一个案例的演练,逐渐转变头脑中认识和解释真实世界的心智模型,做到由看片断到关联整体;由专注于事件到看清复杂状况背后的结构;以及由静态的分析变因到明察其间的互动;并能明辨高杠杆与低杠杆解之间的差异所在。从而产生新的视野,化被动反应为积极主动地参与系统的运作,更有效地掌握变化,以寻求可能的对策,获得快速因应变化的能力,开创新局面。系统思考源自系统动力学,它以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考察客观世界。

系统思考与系统动力学是一致的,系统思考更加理论,系统动力学则更加实际地解决问题,它有一套完整的栈、流、转换器等建模工具,通过他们可以将系统思考里关于时间延迟、因果环关系等具体表现出来,从而认识具体系统的集体关系,以制订决策方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从2003年开始接触系统思考,从一接触就被其强大的思维方法所震撼。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强烈地意识到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正是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把钥匙。在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复杂的世界,轻松地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必须教会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寻求思维的革命。而系统思考正是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有力的工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系统思考,教科书上复杂的因果关系变得一目了然;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给学生介绍了系统思考,学生的思维澄清了;我们开设了选修课,学生在课堂上擦出了思维的火花。我感到系统思考为思维创新插上了翅膀。

然而国内关于系统思考的理论著作并不多,我是从研读《系统思考与决策实验》(吴锡军、袁永根著)开始的。该书理论性、专业性比较强,对于初学者难度比较大,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吴锡军、袁永根等教授的亲自指导。吴教授为人亲和,学识渊博,常有独到的想法,充满睿智,我想这和长期研究系统思考分不开吧。在交流中,我了解到了吴教授正有在基础教育中推行系统思考的想法,备受鼓舞。

今天期盼很久的《系统思考和系统动力学教程》终于出版了,这是国内第一本在这个领域中面向教师与培训者的学习指南。这本书从系统思考的基础开始,全面地介绍了系统思考的方法和工具,同时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运用STELLA软件建立模型、模拟分析,非常适合初学者。该书中合理安排了一些新颖的游戏和故事,如“橙汁游戏”、“冰山一角”、“假如你给老鼠一块曲奇饼”、“企鹅和醒悟”等。

总的来说,《系统思考和系统动力学教程》以丰富的案例,专业的语言,生动地演绎了一个个具有哲理的故事,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增长了智慧,也让系统思考的初学者能够拾级而上,登堂入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