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香)继“西马”退烧后,“马克思学”研究正在成为中国学界的新热点,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均有学者正在从事“马克思学”相关著作的译介工作,而最先推出的,是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鲁克俭和北京大学副教授杨学功等主编的“国外马克思学译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毋庸讳言
据杨学功介绍,长期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熟悉和接纳的主要是苏俄马克思主义,甚至把它当成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统”,从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完全排斥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20世纪80年代是“西马”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苏东剧变,人们更渴望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种形态,所以,近20年来,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形成了颇具声势的学术潮流,西马的代表性著作大都已经翻译成中文。相形之下,中国学界对国外马克思学的译介和研究则相当冷清。然而,冷战结束后,随着“回到马克思”成为国际学界的大趋势并在中国产生回响,“马克思学”研究在国内学界也渐成潮流。
尽管“回到马克思”已经成为国内马克思学界的共识,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甚至西方马克思学开创者吕贝尔的著作等,都还没有翻译成中文,引介至国内。“所以,我们策划出版这套‘国外马克思学译丛’,就是希望把国外马克思学的代表性成果全面译介过来,夯实中国马克思研究的学术基础。同时,我们的工作也是抛砖引玉的意思。”鲁克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