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丹•布朗的“畅销秘符”

2010-02-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皮特 我有话说
神秘主义

在《失落的秘符》之前,丹・布朗有4部小说被引进中国,除了《达・芬奇密码》,另外三部(《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骗局》)都可算科幻小说:《数字城堡》想象出一种万能解密机,《天使与魔鬼》是关于

反物质的,《骗局》讲科学造假。而《失落的秘符》构建了一种“意识科学”:人的意念可以改变物质状态和控制实体世界。

这里的“意识科学”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曾经的“人体特异功能”热,可以说丹・布朗笔下的“意识科学”远没有当初的“人体特异功能”研究那么精密和系统。再看看书中这段描述:“凯瑟琳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一个玻璃瓶内的水结冰时向它输送爱的意念,结果真的得到了美丽均匀的冰晶体……(而)当她向水中输送负面的、污秽的意念时,冰晶就成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碎片。”如果以科学论文的标准来要求,那丹・布朗应该注明:这一研究请参见日本科学家江本胜著《水知道答案》。那本书前几年引进出版曾风靡一时。在科学的卫道者看来,这一切都是“伪科学”。然而,大众不管这些,他们会义无反顾地被这些东西所吸引、蛊惑。

《失落的秘符》的畅销再次证明了人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无论现代天文学多么发达,都不妨碍都市白领狂热钻研星座“学说”。相比现代科学提供的确凿知识,那些未知的东西更能撩起人们的兴趣。丹・布朗肯定深谙此理。

阴谋论

据严锋介绍:英国著名记者马克・罗森在《卫报》的书评中把丹・布朗的成功归咎于“9.11”事件:空前巨大的创伤和危机让美国人民非常困惑,他们发现阴谋无所不在,阴谋背后还套着阴谋,哪些团体才是历史真正的操盘手,谁才是我们这些凡人真正的大BOSS?丹・布朗准确地把握到世界的脉搏,利用了这种恐惧,不畅销才怪。

像科学界人士对伪科学大行其道不解一样,经济学家对《货币战争》的热卖也难免感到困惑。根本上,宋鸿兵的阴谋论和丹・布朗的阴谋论性质一样,前者并不说自己在写小说,因而遭遇恶评,后者却因“毕竟是一本小说”而立于不败之地。

马克・罗森的分析至少讲述了一个普遍的道理,我们对阴谋论津津乐道,是因为我们对阴谋心存恐惧。我们不愿成为任何阴谋的牺牲品,我们不愿被蒙蔽、被操纵,我们有自己的意志,我们不愿意自己的命运操纵在他人手中……这是大家心底的呼声。

宗教

我不知道丹・布朗是否信仰宗教,但我想,他信仰任何一种宗教恐怕都是异教徒。

《失落的秘符》结尾写道:“上帝,就是我们共享的符号……象征了生命中我们无法理解的所有奥秘。”

宗教第一要求的是信,而丹・布朗散布的是怀疑;上帝应该是确定的存在,而丹・布朗却把它置换为未知的东西。然后,他是对的,他描述的正是我们时代的信仰状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