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学小知识”

2010-02-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韦编三绝

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的。“韦”是用于编连竹、木简的熟牛皮绳子,所以“韦编”在先秦两汉时期也是书籍的代称。“三”是约数,表示多次。我国魏晋以前的书,主要是以竹、木片为书写材料的,每一根竹、木片称为“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木简有

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木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这样一篇文章就要用许多根竹、木简,这些竹、木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编连起来才便于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木简编连起来的。所以《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汗青

南宋诗人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的“汗青”,就是史书的意思。史书为何又称为“汗青”呢?这与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在纸张没有普及之前,人们用于书写的主要材料是竹、木简,书写前,要先将竹、木简放在火上烤,去掉水分,这个程序就称为“汗青”。干后的竹、木简,既容易书写而且不易生虫。后来,人们用书写材料代称书写结果,就用“汗青”来代称史书了。平时人们在将要做完一件事情时,往往说要“杀青”了,这也和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有关。古代著书,每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草稿往往先写在青竹的表皮上,青竹的表皮比较光滑,需要修改时,很容易将原来的字迹擦掉。待定稿后,再写在加工好的竹、木简上。“杀”字的意思是削、刮,所以后来人们习惯称著作定稿为杀青。

(陈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