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追梦人呓语

2010-02-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康宁 我有话说
很多人对电影怀有炽热的情感,瑰丽的梦想,这种情感和梦想,只有同样在影像世界中孤独寻觅且欲罢不能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感动是我通读完《美丽无罪》这部电影随笔后的第一个感受,感动于作者朴实文字中透出的对电影的挚爱
,感动于作者真的将电影镶嵌入他的生活,让它如空气,如水,静默得感觉不到存在却无时无刻不在。

本书的作者金晓非老师现在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任教,曾是我读本科和研究生时的老师。在读此书之前,我所了解的金老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影“百科全书”,谈起任何一部电影任何一个影人,他都会侃侃而谈。《美丽无罪》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让我感受到“健谈”背后的痴迷。只有真正对电影有梦想的人,才会坚持十年默默笔耕不辍。

《美丽无罪》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关于电影的世界,书中随处可见电影的追梦人,有功成名就的大导演,同样也有一生努力但是却没有成功的烂片导演,有一生为电影痴迷的电影疯子赫尔佐格,同样有以电影为毕生事业的小演员。这些影人,在心灵上和作者是相通的,那种为梦想交织着快乐和痛苦的通感,字里行间,在激扬的文字中荡漾开来。

观影这种很个人化的行为总是与作者的经验息息相关。随作者一同打开尘封的记忆之盒,带着古旧年代气息的腐朽木门,青涩却满怀期许的小伙伴的脸庞,正襟危坐的校长,连“艾丝美拉达”都读不利索的老师,带着黑白影像的质感氤氲在淡黄色温馨的回忆中向我们走来,长长的影像胶片中,清晰地透出电影对作者久久的相伴,当然更多的是作者与电影的久久深情。

因为熟稔,所以游刃有余。作者对影片的信手拈来,让作者在对同一电影母题展开叙述时可以通古贯今,跨越地域和语言的界限。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会真地相信,只有电影才有这样的魅力,超越地域超越语言,在屏幕的里面和外面实现心灵的共鸣。在作者叙述的空间里,呈现的是一场影片的盛宴,读者会和作者一样享受大快朵颐的酣畅淋漓。

影像世界的繁复纷乱常常给人一种无法把握的感觉,影像世界的百无禁忌同样是长久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然而在作者的笔下,一切都变得有条不紊,合情合理。那些妙趣横生的段子,不仅诠释了影片的生产过程,同样也为接受过程的种种疑问解惑。这样的叙述角度让读者更直接地感触到影片本身,拉近了自身和影片之间的距离。影片的背后,有普通人都会遇到的辛酸故事,有无法实现的期许,有侥幸成功的喜悦,有意外获奖的癫狂,这些故事给人的感觉遥不可及,却又那么迫近。那种触手可及的真实让我们对每一部精心之作在内心除了触动还会充盈另一个情感,那就是珍惜。

书中没有生涩的理论,没有晦涩的文字,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深奥理论、冗长句子的浮躁学界,《美丽无罪》显得格外地珍贵。想来,美丽可以用来解释作者所钟爱的电影,电影中曼妙的女子,同样也可以作为对本书的最好评价。在美丽的文字中和作者一起去追逐一个共同的电影梦想,无异于一次美丽的旅行。

而说到“呓语”,这个词的本意是“说梦话”的意思。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我难以释手的一本书的文字,是一种大胆的行为。作者对于电影的痴迷,甚至可以看作对于电影的一次痴情而炽热的告白,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呓语。这种呓语比寻常的话更直接,更坦白,也更容易直入人心。这种情感宣泄的真实感不是哪一种蓄谋已久可以替代的。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作者积蓄已久的感情无法压抑的一次喷发,对电影――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情人。

《美丽无罪》,金晓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4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