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十而立”。3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立的是家和业。而对于一份杂志而言,立的是品牌和风格。创办于1980年的《人物》杂志就是这样一份风格独特、品牌卓越的杂志。在《人物》30岁生日之际,该刊编辑部编选杂志30年精华文章,出版“人物书系”丛书,首批推出的有文化名人自述专辑《风过流年―――文化名人忆
读书报:《人物》30年间,中国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时代发展的风潮中,《人物》“秉笔直书,求真存实”的理念能否坚持做到一如既往?
陈有和:《人物》杂志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走过了30年,报道了数千位中国各个发展阶段中的功臣、名人和焦点人物。它始终保持了一种真实、准确和权威的特质,形成了自己不媚俗不追风的严肃风格,几十年来在社会上口碑相传。3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文化事业和新闻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人物类的杂志也从《人物》的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的几十种。尽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人物》坚持在内容上选材严谨,首发独家的原则没有变,始终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真实记录人物的生命历程,深刻解读人物的命运。这也是《人物》杂志的立刊之本。
读书报:《人物》“开创新中国人物类杂志先河”,曾与《读书》、《文史知识》并称为“社科类三大刊物”。与另两家刊物相比,您如何评价《人物》这些年的历史发展?
陈有和:《人物》有着自己很好的品牌。但说实话,它比《读书》和《文史知识》更艰难。这些年人物类杂志不断增加,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也开辟了人物专栏、专访,外部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刊物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坚持自己的独门功夫,才能赢得读者的青睐。在现有邮局订户中,有至少30%以上的读者订阅《人物》杂志在20年以上,新老读者都对这本杂志给予了支持和赞誉。从内部来说,人员的新老交替、人员的结构,管理的模式,经营的理念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杂志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初的邮局订数上涨7.5%,这在当今书报刊市场上是不多见的。
读书报:与美国1974年创刊的同名杂志相比,您认为《人物》杂志有哪些特色和优长之处?不足的地方又有哪些?
陈有和:《人物》与美国的People杂志虽然同名,但不是一个类型,无法放在一起来PK。People是以追踪各色明星,反映他们当下的演艺动态,以及衣食住行、兴趣爱好的时尚类杂志,重娱乐、重时尚、重奢迷,偏重于影视界人物,图片较多。如最新一期讲影星约瑟夫・法因斯和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儿、妮可・里奇炫耀她的饶舌技巧等。而《人物》却是一本比较严肃,反映古今中外出类拔萃,或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人物的真实思想和心理动态的杂志,偏重于文化类人物,以文字为主,图片较少。
当然,毕竟都属人物类杂志,People轻松活泼、图文并茂的版式设计形式,以及精美的印刷工艺值得我们学习。
读书报:当年首任执行主编刘冬青拜访朱东润教授时,他提到《人物》杂志应该是全国的“人物研究中心”,这一建议颇有价值。不知道《人物》杂志以后是否有设立这一机构的计划和打算?
陈有和:朱东润教授的建议非常好。现在还没有一个以人物为主题的研究机构,一旦时机成熟,我想是会有的。我们所做的工作,也是为后人的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留存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就更要求我们能坚持好“秉笔直书,求真存实”的理念和一贯的办刊风格。《人物》以现当代人物为主,同时以当代人的视角反观历史,解读人物命运,呈现人生智慧。关注那些对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在其生命过程中彰显出伟大人格力量和人性魅力的人。《人物》将努力成为转型中国的记录者、观察者和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