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1947-2010)摄影:克里斯托弗・费尔弗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以字字见血、充满暴力与绝望之残忍诗句控诉社会的著名美国女诗人、国家图书奖得主爱(Ai)
爱女士1947年生于得州奥尔巴尼,本名弗洛伦丝・安东尼,年轻时自往政府机构,永久更名小川爱,笔名爱。
她自述多重混血,有一半日裔血统,非裔美国人(1/4)、乔克托-契卡索人(1/8)、爱尔兰人(1/16),以及南夏延人和科曼奇人混成另一半。少时她完全不知自己的生物学父亲,后来终于晓得,在给《当代诗人》的自介中写道:“我是我母亲和一个在电车站邂逅的日本男人一次风流韵事后生出的孩子。”
爱先后入读亚利桑那大学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主修日语、东方学和创意写作,并沉迷于佛教。
她生前出版诗集七部,包括《残忍》(1973)、《屠宰房》(1979)、《罪恶》(1986)、《命运》(1991)、《贪婪》(1993)、《恶行》(1999)和《恐惧》(2004),并以《恶行》获国家图书奖的诗歌奖。此外,她还得到过多种诗歌和文艺奖项。
评论界多认为爱诗过于凛冽,却赞扬其如幼童般坚定的坦率。诗人艾丽西娅・奥斯特里克曾说爱“更像伍迪・艾伦的一个噩梦……或是长牙的阴道开口说话”,诗人大卫・沃亚恩(DavidWojahn)则认为爱的风格乃罗伯特・白郎宁的独白体加上萨姆・谢泼德的简洁有力。如其早年作品《莎乐美》:
我剪下红康乃馨,
把它放进水碗。
它漂浮着,像你的头,
假如被我切掉。
但我也可把你切成两半,
在那些午后,
我十五岁,
真像一只极乐鸟,
羽毛惹来杀身祸。
连我的名字也暗示着双翼、
柳条笼、飞翔。
你说,过来,坐我腿上。
我感觉是飞过去的;
我没有重量。
你四十岁,结了婚。
她是我母亲这无关紧要。
她是一道通向我的门。
诗中的叙述者当然是莎乐美,对象是希律王,他娶了她母亲希罗底,即他兄弟腓力的妻子,也即他父亲大希律的孙女。莎乐美以舞蹈向继父求得了约翰的头,献给了母亲。
爱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如《纽约时报》3月28日讣闻所言,以社会边缘的穷人、小城镇上的自生自灭者为主,他们困于性渴望和暴力,永久被忽视,被背叛。她晚期作品中的叙述者则多为历史人物,有些是死去的名流,得到最后一次讲话的机会,如梦露、猫王、工会领袖霍法,以及仇共的参议员麦卡锡。
爱的遗作《不要投降》将于今年9月在美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