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喜淘旧书

2010-04-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重庆市万州区 曾义兰 我有话说
“淘旧书”,我是跟一个文友学的。他从来不逛大书店,嫌那里的书华而不实,标价却动不动是30元以上,在里面选书,总是担心自己的钱包。他只爱拣门脸儿小的旧书店逛,路边的旧书摊更是他的最爱。一望见地摊上灰头土脸的旧书,他就跟遇见绝代佳人一般,两眼放光,再挪不动半步。

本来我是看不上那些旧书的。那

些旧书,品相差,纸页脏,拿起来手感欠佳,阅读起来总是有些障碍。后来有一次,我在朋友的“引见”下,走了“桃花运”,淘到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1973年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两本书才花了6块钱,比起书店的新书,可是便宜太多了。里面还附有两本书第一版时的封面:有鲁迅笔酣墨畅的书法,有鲁迅艳如蔻丹的印章,搭配淡淡的豆绿色,有美到极致的书卷气。我为此心花怒放了好几个月,看到它们就觉得像捡了一对金元宝。

从此迷上淘旧书。淘旧书是件乐事,也是件不易的事。能从一大堆废旧的印刷品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从天而降的喜悦自然难以形容;而不易则是说从布满灰尘和螨虫的旧书中找到真正所爱的书,两手沾满灰尘,需要耐心,犹如沙里淘金。所以,一个“淘”字道尽搜寻旧书的甘苦。

除了慧眼和耐心,淘旧书还应有原则。我不喜欢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的书。首先因为那些书太新,没有收藏价值;其次因为思潮涌动的年代已经过去,那些书的内容丧失了新锐的思想性;第三因为盗版书横行,书的质量良莠不齐,容易买到盗版书。而在那之前的书,特别是文革后到1990年以前的书,不论书的质量、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品位,都值得慷慨解囊。

上个月,我移居城郊,在老街上发现若干旧书摊,好家伙,“货”还不少,上个世纪80年代的书特别多。我喜出望外,赶紧扑过去,东翻西翻,东找西找,半个小时后,我的手就跟刚捡过煤炭似的,又脏又黑!不过不要紧,“丰收”的喜悦盖过一切,那天我淘到1980年版的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合编的《文言读本》、1918年版的《新华月报》、1983年版的《林海雪原》等十几本旧书。其中一本《金瓯缺》更是意外之喜。《金瓯缺》获得过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只出版过一次,1981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金瓯缺》是一流的历史小说,甚至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历史小说”之称。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难掩其夺目光彩,开卷阅读,文化的张力使陈旧的书页充满了质感。可惜我淘的是残本,全套四册,我淘到第三册。不甘心,一直找到书摊老板家,在上千册旧书里挑。《金瓯缺》其他三册虽然到最后也没找到,但收获极大,淘得心仪旧书27本,装了一口袋,少说也有三十几斤重。那老板见我买得多,笑逐颜开,通算两元钱一本。

旧书虽无法代替新书,却也非新书可比。旧书自有旧书的韵味,更带着过去的沧桑时光。淘到一本绝版旧书的欢欣,发现一本签名旧书的狂喜,沙里淘金的体验,非身临其境实难体会。深得个中三味,我成了不折不扣的淘旧书的“瘾君子”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