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书竞赛催生少年科学精英

2010-04-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后,在欧洲,一年一度的“少年科学家和发明家竞赛”十分引人注目。这项竞赛是由荷兰菲利浦电器公司于1996年“世界读书日”出资创办的,至今已有13个年头。目的是通过倡导读书学以致用,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创新意识。

每年春季,先由十几个欧洲国

家进行初选,从两千多名参加者中选出大约三十名优胜者,再参加每年“世界读书日”期间轮流在欧洲各大城市举办的国际比赛,竞赛项目洋洋大观。竞赛中,报名者必须在12―21岁之间,参赛项目不受科目范围的限制,唯一的条件必须是自己的研究成果。事实上,许多参加过竞赛的人已经在各方面有了优异的表现,足以使主办者引以为荣。

其实,在“世界读书日”之前,世界上有组织地进行科学竞赛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最早的国家要算匈牙利了。从1890年起,除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短期中断外,每年都在十月举行。数学竞赛中的许多人,如1898年的获胜者冯・卡门(我国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导师),后来都成了国际知名的数学家。无怪乎有人说,匈牙利是选拔、培养和向国外输送数学人才的基地。后来,许多国家纷纷仿效匈牙利的做法,在本国组织起数学竞赛,发现了许多优秀人才。如英国“荣誉数学竞赛”获胜者艾顶顿,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美国“普特兰数学竞赛”获胜者H・惠特尼,后来成了微分拓扑的奠基人。

旨在鼓励青少年以读书为乐,开发智力、造就科学人才的竞赛还有不少其他形式。德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组织“青少年研究发明竞赛”,参加者年龄在16―21岁之间,项目分为七个专业。生物学、化学、地球科学和宇宙空间科学、数学和信息学、物理学、工业技术和电子学,改善农业环境。70年代又增加三个特殊项目:能源的节省,原料的再利用,生活条件的改善。1980年初,英国开展了一次叫“英国未来设计师”的竞赛,鼓励青年人实现巧妙的设想,竞赛分两组,一组为16岁以下的学生,一组为16岁以上的学生。有一个获奖者叫纳尔・亨特,他所设计的东西被一家报纸描写为“超凡日照器”。人们在研究天气时,需要精确地记录日照量,弄清有多少日照时间和多大强度,但大多数日照记录器只能记录直接日照的阳光。由于纳尔所设计的精确度较高,这对进一步研究利用太阳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竞赛出现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以致有人提出英国工业界为什么不更多地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呢?

在网络阅读时代,很多欧洲国家开始重返传统阅读。近年来,俄罗斯有一种“人文知识竞赛”,这是俄罗斯文化部和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竞赛内容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竞赛选题以网络上尚未或很少出现的纸质知识为主,先从小范围进行,开始时争一个城市中某一个区的代表,接着是争城市的代表,地区代表和加盟共和国的代表,然后决定全俄冠军。在这种竞赛中成为全俄优胜者的人,可以不经考试上大学,一般竞赛成绩好的人,在高考时也占有利地位。

欧洲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已不是一句口号,他们通过连续13年举办“少年科学家和发明家竞赛”活动来检验青少年的读书效果,很多少年科学精英脱颖而出,这种前瞻而务实的“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做法给人以启迪。

武汉市武昌区 李家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