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微软秘密

2010-04-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匿铭 我有话说

《微软的秘密》,[美]科索马罗,[美]塞尔比著,章显洲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45.00元

3月23日,谷歌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

大卫・格拉蒙德在官方博客宣称,已关闭中国内地境内受审查的网络搜索服务,内地用户在使用谷歌搜索、新闻和图片服务时,将被自动导向谷歌香港页面。谷歌的“退出门”事件持续吸引着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随着谷歌的退出,中国内地搜索引擎市场新一轮的洗牌大战即将拉开序幕。当百度的股价飙升40%时,在美国市场与谷歌竞争激烈的微软公司搜索引擎“必应(Bing)”也频频向中国抛来橄榄枝,微软的CEO鲍尔默不止一次表示要在中国市场超越谷歌的决心。当中国媒体的重心还在谷歌身上时,微软早已悄悄做好抢占市场的准备,虽然他们面对的是号称更懂中国人的百度。

经济学有一条基本规律:如果市场起飞,那些恰好在起飞点进入市场的人,将会获得超过一般数学期望值的投资回报率。谷歌的退出显然是另一种形式的市场起飞点,微软没有放过这一机会。

而在微软王朝的历史上,比尔・盖茨已经无数次地验证,“恰好”进入市场的人将会得到多么巨大的回报。比如在1999年,微软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股票冲破5000亿美元大关的公司,当时它的股票市值接近美国三家传统企业―――埃克森石油、可口可乐和AT&T的市值总和,而目前只有八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再比如,2010年的世界首富再度成为新闻里的头条,只是因为比尔・盖茨走下首富的位置。

微软王朝由比尔・盖茨一手打造而成,但微软常年占领霸主地位却并非盖茨一人之力能够做到。1993年,MichaelA.Cusumano和RichardW.Selby为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项目做研究,在长达两年的调查研究之后,他们写了一本名叫《微软的秘密》的书,在得到微软首肯的情况下向世人展示这一宏伟王朝的运作流程及它的秘密。尽管十多年过去了,这本书却没有被历史丢进垃圾堆,它仍是解析微软内部的密码之一,被许多国家翻译再版,这除了归功于两位作者当时40多次的深入采访,也得益于他们独特而专业的分析能力。作者在序言里特别提到,尽管本书是由他们两人撰写完成,但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不同阶段的产品的具体说明书样本,还有为产品设计和实施而准备的训练材料,有关工具(用于编写其他软件的特殊软件程序)的文件,测试计划,客户问题报告和一份内部职员调查表。”可以说,《微软的秘密》一书盛销不衰的原因正是在此:微软王朝的核心们透过他人之手来完成的研究报告。有人说,读了《微软的秘密》,对你而言,微软就没有了秘密。

微软总是处于被声音包围的位置,声音或是指向“用极短时间跻身一流企业的阵营”,或是“发家路上充满心机和投机”,但是微软显然不在意这些,他们总是微笑着说“希望让人们了解微软取得的进展”,所以书里含有对微软内部运作机制和市场营销手段的大篇幅探讨和分析。微软使用的许多管理方法并非首创,但却是“将其使用得非常行云流水的”,其中尤为人称道的,是微软使用的产品开发和小组管理的方法―――同步协调、兼求稳定过程。在产品开发方面,同步和稳定过程方式使微软能够将创业早期松散结构的小团体方式升级,从而相对迅速且低成本地建立起复杂的软件系统。许多公司和团队常见的问题是,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复杂作品,需要建立大型团队,继而会面临管理的问题。微软采用多种措施来限制产品的规模和范围,将项目小型化,依据产品任务划分出不同部分,每个部分再交由不同人员负责。这一改变使微软迅速度过了“软件作坊”的过程,很快步入王朝时代。

书里的观点虽然写于十多年前,但它提出的微软弱点仍然值得思索。首当其冲的就是盖茨本人,虽然不可能打上“败也萧何”的标签,但他确实是微软关键的一环。当你读到《微软的秘密》中记录的种种缺陷,进而比较盖茨离开后的微软,会不得不佩服十多年前微软人的自省能力,而反垄断规则和市场强制力量或许才是他们给出的,阻止微软做出“越矩”行为的方法。

作者在书的末尾写道,微软的未来是向福特、AT&T那样有悠远历史的环球商业巨人挺进。结果如何无法预料,唯一可以定论的是,这一路上伴随微软的依然是数不清的争论和猜测,如同它诞生之初那样裹挟所有的目光。因为,无论你爱它或恨它,都基于相同理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