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秋零:酒酣胸胆译康德

2010-04-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洁 我有话说

2010年4月24日,“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学术研讨会暨《康德著作全集》出版座谈会在人大逸夫会议中心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副校长杨慧林和来自社科院、北大、清华、复旦、北师大、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齐集一堂,只为了庆祝一套书的出版。

李秋零西装革履地坐在会议桌前,浓密的

头发中分,其间杂夹着零星的白发。他的朋友显然很喜欢他,因为当纪宝成校长宣布他获得“校长特别奖”后,他身边好几个人马上声称“见者有份”,要分他一杯羹。他的老同学盛晓明则感慨,李秋零这个人“比较笨,比较拙”,“我们都自以为很聪明,所以做不出东西,不像李秋零笨,能老老实实做出成果来。”

盛晓明说的“成果”,是9卷、340万字的《康德著作全集》,李秋零用近十年的时间翻译完成。全集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为底本,包括了康德生前公开发表过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全部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其中三分之一的篇幅是首次被译为中文。

翻译的因缘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是继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建立起庞大的“批判哲学”体系,史称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日本学者安倍能成将康德哲学比喻为蓄水池,前面的水流进它,后面的水从它流出。俄罗斯学者戈洛索夫克说,在哲学之路上,任何一个思想家都必须路过一座桥,这座桥就是康德。贺麟也称康德哲学为“现代哲学的源泉”。

在中国,康德哲学一直是西哲的显学。康德的重要著作目前基本上都有汉译本,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当然是语言。康德的著作绝大多数是用德语写作,少数几篇文章,包括相当重要的《论可感世界与理知世界的形式及其原则》则是拉丁语。较早的译者如胡仁源、蓝公武、牟宗三、韦卓民等,或者不懂德语,或者自忖把握不大,均从英译本转译,不可避免地受到译本的限制,与德文原本出入较大,错漏较多,甚至与德文的原意相左。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以降,邓晓芒、李明辉、韩水法等新一代译者才开始从德文翻译康德著作。

译者自身的语言也是症结之一,尤其是上世纪30、40年代的译作,与现代汉语有较大距离。韦卓民就说胡仁源的译本“译文较旧,不合现代汉语习惯”,蓝公武、牟宗三的译本也是半文半白。

最后,就是翻译本身的问题了。韦卓民曾直言蓝公武翻译的《纯粹理性批判》“与原英译本详细对照,许多地方像是不忠于英译原文,甚至误解英译的词句”。而何兆武对宗白华、韦卓民翻译的《判断力批判》的批评更为尖刻,认为“中译本则错误百出,尤其是韦卓民所译的后半部,把英译本的错误还都弄错了,使人无法卒读”。

此外,康德著作的汉译多集中在三大批判及其相关著作,其他著作则较少引进。在《康德著作全集》出版之前,占其著作四分之一的前批判时期著作,仅翻译了《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和《关于美感和崇高感的考察》,甚至与《纯粹理性批判》关系密切的《论可感世界与理知世界的形式及其原则》也无人问津。康德晚年的重要著作《道德形而上学》仅译出前半部。大量的短篇论文也没有翻译。

所幸的是,随着李秋零主编、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竣工,汉语学界终于拥有了康德著作的全部汉译,也意味着康德研究进入新的高潮。

李秋零自称,他主编主译《康德全集》是被逼出来的。2000年,耄耋之年的西哲大家苗力田先生刚主持完成《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本)的翻译,便启动了《康德全集》的翻译工作。他情知自己年事已高,坚持让李秋零当主编。有老先生撑腰,李秋零不怕,便承担下来。不久,苗先生弃世,他得完成先生的遗愿,尤其是想到苗先生去世时,案头还摆着他的译稿,便丝毫不敢轻慢。

翻译的故事

李秋零1957年出生在河南唐河,小学读到5年级,家里外婆去世了,父母每天都要出工,刚出世的妹妹没人照顾,9岁的李秋零便辍学当起了“全职保姆”。后来又勉强读了一年初中,赶上文革爆发,他便再也没上过学,但因为对知识近乎贪婪的渴望和爱好,他一直坚持自学,每天看他们生产队唯一的一份《人民日报》,只因为上面有字。

虽然属于“诸事不顺”的一代,所谓“出生就挨饿,上学就停课,毕业就下乡,回城还待业,结婚得晚婚,养孩就一个”,但李秋零并不甘于命运的摆布。1978年恢复高考,他发现哲学研究的问题就是他以前思考和困惑的问题,于是报考了人大哲学系,1983年留学德国,然后回国工作,追随苗先生从事翻译工作。

李秋零好酒在学界是出了名的,陈嘉映喝了酒就不能干活,便很是嫉妒李秋零。不但喝了酒能干活,而且简直不喝酒,就不能干活,酒喝得越好,活干得越好。李秋零评职称时,甚至有人提出质疑,整天看李兄在酒桌上,那些成果是他的吗?懂他的朋友帮着说,李秋零的生活,一言以蔽之,曰“两桌一床”。他不在酒桌的时候,就在书桌。

李秋零自称思想的创造性不强,与其写些转眼就被扔掉的论文,还不如好好翻译些经典,所以立志“好译书、译好书、译书好”。他每天早上4点起床,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如此九年如一日。翻译到第4卷时,小女儿出生了,小丫头有个坏习惯,非要爸爸抱不可。所以,第4卷是李秋零教授在电脑上用一只手敲出来的,另一只手呢,自然抱着小女儿咯。

而现在,这位豪饮、嗜烟,又风度翩翩的性情学者,已经在计划下一步的工作了。全集不加注,是苗力田先生确定的原则,但李秋零翻译过程中有诸多心得想表达,对于传统译法的更改也需要向学界做交代和汇报,所以,他准备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康德的注释本,综合多个版本的注释,并加上自己的注释和索引。

1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