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出版界筑起文化锁国新长城

2010-05-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5/6月号刊出伊迪丝・格罗斯曼(EdithGrossman)的文章《新长城》(ANewGreatWall),强烈批评本国各大出版商无视当代全球的文化成就,拒绝引进,不事翻译,安于大墙之内而自闭于世界,长此以往,合众国将有沦为井底蛙之虞。

格罗斯曼女士指出,美

英两国每年出版图书中,仅有2%到3%为译作,而拉丁美洲和大陆西欧这一比例高达35%。格女士说,上述数字“令人震惊”,并重提两年前瑞典学院常秘贺拉斯・恩达尔对美国文学界的批评:“大隔绝,太封闭。他们翻译不够且不能真正参与重大的文学间对话。”

格女士进一步警告:“英语世界之翻译文学的死亡,代表着我们已经在自己身边建起了一种新的铁幕。”而这种顽固且有意的忽视,必将带来危险的后果。这也将不仅仅是美国读者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学的损失。因为作为一种全球化的语言,英语承担着世界文学桥梁的重任,只有作品被译成了英语,其作者才有可能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承认。“例如,”她写道,“一本用西班牙语写的书要想进入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通常必须首先被译成英语。”

格女士说得不错。这确实是目前中国翻译出版的常态。一如人民币紧盯美元,我们的出版人面对全球,也往往以美英为窗口和坐标,且这一做法似乎还在扩大。

她认为,翻译的缺失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公民权利的威胁,因为来自其他文化的思想交流正是自由社会的核心。独裁者恐惧这一切,因此“监禁作家,查禁图书,限制翻译”,他们格外重视并往往在语言问题上大做文章。

伊迪丝・格罗斯曼实乃美国译界大腕,翻译过从《堂吉诃德》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众多新老经典。她在翻译文化问题上的专著《为什么翻译很重要》(WhyTranslationMatters)一书,已在40多天前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