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学美意:家庭文化的思辨与艺术

2010-05-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继华 我有话说

用美学的意蕴说明家庭文化浸润的导向,是承载精神高尚的眼光;用美意的实践表达家庭文化建设的艺术,是家庭的社会愿望对规律的揭示。精神高尚提升家庭审美价值,社会愿望促进家庭文化进步。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振兴中华”的理念引领下,一直在寻求人的整体素养提升的途径。据“读秀学术搜索网

”不完全统计,近一个世纪以来,仅在我国的出版发行界,就有教育学50多个版本、教育心理学40多个版本、教育哲学30多个版本、家庭教育学近20个版本的专著在多个出版社正规出版发行。除此之外,更有无以计数的学术论文专述此方面的问题。应该这样体会,这种研究是顺应社会文明进步方向的,是符合提升人的整体素养,是从教育的“教育性”出发阐述学术观点的。然而,关于家庭文化教育方面的论文少之又少,《家庭文化学》方面的著作也没有。

其实,家庭有比学校教育更丰富的教育手段、更真切的教育目的。人的行为状态、人的性情心性秉性、人的品格人格性格,主要是在家庭中养成的。而家庭的各种文化建设对人的影响又会以一种打上家庭烙印的形态反映到社会中来。正因此,系统性地诠释家庭文化的价值,思辨性地解读家庭文化现象,建设性地促进家庭审美艺术,从文化育人的视角研究家庭文化建设,就成了《家庭文化学》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家庭文化学》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发轫的。

提升家庭在文化上的软实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家庭注重物质的建设,是硬实力的表现。硬实力建设可以表现在房子、车子、票子的财富掌握中,然而,任何一个家庭贡献社会,使生活富有人情味,更多的是由人的素养、人性美德、文明程度决定的。换句话说,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化建设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乘积组成的,硬件支撑家庭生存,软件把握家庭生机,二者缺一不可。而今天的家庭更多的是关注家庭硬实力的建设,却忽略了软实力表达的文明美德修炼,这种浮躁的家庭很少明白家庭的祥和幸福、社会价值、人生意境的实现是由软实力的人性美德决定的道理。由此,建构《家庭文化学》以指导千万个家庭的文化建设,就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美德、匡复人性的至要。

《家庭文化学》作为国内家庭文化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承载着指导家庭文化建设走向意义上,理论建构的责任,承担着“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理念推广的义务,是家庭追求文明的精神营养,也是对家庭秩序建设在精神上的反思。

令人兴奋的是,理性思辨之光作用于家庭文化学,犹如星星之火掉到了茅草屋上,蔓延的“火势”照亮了心扉,启航了远慕的志向,找回了久违的光辉。对家庭文化学的思辨,不是为了玩弄概念去思索,而是在思辨中洞悉家庭文化建设的深意,在思辨中洞察人性之美德,在思辨中洞彻灵魂之高尚,在思辨中洞见家庭成员各自的责任,在思辨中洞晓文化变成文明的行动。意在使思辨的理念作用于家庭深幽的信仰中,鼓动精神的风帆,打造家庭道德秩序的标准,使家庭的伦理显得高贵。思辨的精神植入家庭,使人性走出茫然无奈。思辨表达的理性,表面上看是为现实寻找思路,实质是思悟精神攀登未来,是从问题的另一个角度把握灵魂,让心智与人性的果实产生精神的气象,让人性富于理性,借此,探寻家庭规律建设的路径。

生活中,之所以向往选择艺术,是想选择荣誉、智慧、精神、信仰作用于生活中,因为这些因素让人明白做人远行的道理,同时又让人获得生活的欢乐生存的幸福。家庭文化学使人明白,人不是懂得了生活的艺术才去生活实践,而是要在精神引领下,追求艺术的价值并使其变成生活的常态。人的行动是灵魂的指使,一次行动并不难,难的是变成习惯的行动,因此,人的幸福也不是一次的艺术行为就能完成的。家庭在文化上的远航,靠的是人格的健全完整;家庭在艺术上的智慧,靠的是人性美德的深度开发。

《家庭文化学》,王继华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3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