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期刊是动漫产业链的第一环,是产业链得以延续的试金石和排头兵。目前很多漫画期刊的问题在于,它仅仅是一本期刊,而没有将自己置身于产业环境中去谋求发展。国内绝大多数漫画期刊将读者群体定位于15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实际上,适合成年人阅读的动漫作品同样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展中国动漫,离不开发展漫画期刊,因此,政府、出版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当齐心合力,把国内漫画期刊做大做强。
目前,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动漫产业被列为“十一五”重点发展的九大文化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动漫产业的扶植政策,积极引导动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但大多集中在动漫产业链利润较高的环节,如动画片和动画电影,而鲜见针对产业链最基础环节――漫画期刊出版与发行的关注。漫画期刊在动漫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展中国动漫,离不开发展漫画期刊。
一、漫画期刊在动漫
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动漫产业发达国家成熟的产业模式是ACG模式。所谓ACG,就是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特指电子游戏)的总称。一部动漫作品的培育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漫画原作在期刊连载。在连载的过程中,期刊会以调查表、排行榜的形式不断征求漫画爱好者对该漫画作品的反馈,不断向创作者传达爱好者的喜好以及市场的流行趋势,并淘汰市场反应不佳的作品。第二步,作品连载到一定时期(通常是1至2年),若读者的关注度很高,出版社便会与作者协商确定发行“单行本”。由于作品已经过市场的充分检验,已培育了大量的“粉丝”,因此发行单行本市场风险很小,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有较为可观的收益。第三步,如果面世的单行本继续受到市场的青睐,接下来将进入“动画化”的阶段。由于动画的制作成本比漫画高得多,因此经过单行本的市场检验,动画的投资风险将大大降低。第四步,开发该动漫作品的衍生产品,如游戏、玩具、服饰、文具等。有了前期漫画期刊、图书和动画片长期的市场培育,品牌已经形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已深入人心,衍生产品的市场运作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此种运营模式使动漫作品的生产得以程序化、品牌化、产业化,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达到了高赢利、高回报的目的。
漫画期刊作为产业链的基础环节,起到前期宣传、市场培育等重要作用。期刊制作的成本与图书、动画片相比要低廉得多。如果期刊上连载的漫画作品不能得到爱好者的认同,可以及时停止连载,避免后续投资的浪费。而一旦连载作品受到市场的青睐,那么在产业链的后续环节――图书出版、动画制作等的投资就得到了一定的安全性保障。可以说,期刊是动漫产业链得以延续的试金石和排头兵,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政府、出版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当齐心合力,把国内漫画期刊做大做强。
二、国内漫画期刊的
历史和现状
国内漫画期刊大致分为两类:原创作品类与资讯类,其中对产业链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原创作品类漫画期刊。国内的原创作品类漫画期刊经历了一个比较坎坷的发展历程。最早的《画书大王》,曾以月发行80万册名噪一时,但由于盗版日本漫画而遭遇停刊。1995年,中宣部和原新闻出版署联合发起中国卡通5155工程,扶植了《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五家刊物,但时至今日已存者寥寥。
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漫友文化创办的《漫友》及其一系列漫画期刊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漫友》从刊登动漫资讯起步,经过几年的培育,积累一定的人气和读者群后,转而以刊登原创漫画作品为主,市场反响好的作品,发行单行本。几年内成功策划出版了近200个品种,其中包括《80°C》、《我的路》、《乌龙院》、《爆笑校园》、《兔子帮》等一系列畅销作品。其中《乌龙院》系列漫画共计出版图书70余种,销量达两千万。在《漫友》的基础上,漫友文化又陆续创办了《漫画世界》、《漫画show》、《新蕾》等多本刊物,形成了覆盖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爱好者的原创漫画期刊群。
从漫友文化的发展道路来看,漫画期刊可谓是动漫产业链第一环。通过期刊连载,发现有市场价值的潜在图书出版资源,为出版图书做有针对性的第一手市场调研,并自然而顺利地将期刊消费群转化为图书产品的消费群。同时利用期刊对图书产品做后续的市场与品牌维护,并对发行渠道等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发行数量,延伸品牌价值,充分发挥了期刊作为图书出版的试金石和宣传推广媒介的作用。
三、国内漫画期刊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国内漫画期刊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模式,但国内漫画期刊的总体水平不高,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1、期刊的先导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漫画期刊在产业链中的先导作用被忽视,甚至被放弃。在国内,漫画与动画是完全分离的,动画片制作不会考虑从漫画中选取题材,漫画创作时也不会考虑将来的动画化,甚至在同一个纸质出版领域,漫画期刊与漫画图书也往往不是由一个机构来出版。很多漫画期刊的问题在于,它仅仅是一本期刊,而没有将自己置身于产业环境中去谋求发展。
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国内漫画期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产业链运作概念和成熟的市场环境,所有的漫画期刊都在一个极其狭窄的市场范围内运营,仅仅限于产业链最低端的期刊本身的出版。期刊社考虑的是通过期刊销售能否盈利,短期利益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很少有期刊社能够对在市场上受欢迎的作品进行后续开发,最大限度地通过衍生产品的授权产生效益。漫友文化已经在国内漫画市场上打造出比较知名的漫画品牌,但如果出版单行本,也要和其他出版社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漫画期刊的生存状况仍不容乐观,漫画家素质的培养和新生力量的发掘异常艰难。2、期刊的消费群体年龄偏低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漫画期刊将读者群体定位于15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在传统观念中,漫画书和动画片生动活泼,幽默搞笑,大都是少年儿童的专属品。但是,人们忽略了它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适合所有年龄段读者的。美日等动漫大国的动漫市场,面向的都是全年龄段读者。例如在日本创下高达32%收视率,并且在中国也赢得广大青年、中年甚至老年朋友们喜爱的经典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就是根据日本著名漫画家柴文门的同名连载漫画《东京爱情故事》改编而来的。柴文门的漫画故事大多面向年龄较大、层次较高的读者,无论是故事框架还是作品传达的信念,都更加贴近白领阶层的思想,在日本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漫画《东京爱情故事》自1988年开始在小学馆《BigComicSpirits》期刊上连载,受到白领群体的喜爱,而后推出单行本4卷,并改编成电视剧,1991年在日本开播,大受欢迎。随后,该电视剧流行至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同样受到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喜爱,成为公认的日剧代表。由此可见,适合成年人阅读的动漫作品同样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3、期刊定价偏高,市场培育功能不足
韩国著名动画出版企业――大元出版社郑煜社长指出,在韩国动画产业成长的最初阶段,漫画周刊在整个产业链中肩负着培育市场的重任,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阅读漫画周刊,所有的周刊均走的是低定价的路线,承担着较大的亏损,由此为整个产业链其他环节的赢利创造了条件。
而我国多数漫画期刊,由于考虑期刊本身的盈利能力,很少走低定价路线,这大大限制了购买人群。本来期刊作为一种内容载体,具有定价低、更新快、便于携带等特点,拥有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但高定价使潜在的消费者望而却步,期刊越做读者越少,读者越少定价越高,最后走入了死胡同,使其本来应有的市场培育功能无法实现。4、期刊的市场调查、反馈功能没有得到重视
漫画期刊出版周期短,对市场反应灵敏,具备进行市场调查并根据读者反馈不断调整作品内容的功能。如日本第一漫画期刊《周刊少年跳跃》在每期刊物中都会附带一张明信片形式的读者调查卡,方便读者邮寄,此外还设立小奖品,鼓励读者反馈信息。该卡片用于收集市场对连载漫画的反馈情况,按照读者意见来决定漫画是否继续连载下去,甚至会按照读者意见修改原定的故事情节,以迎合市场需求。
相比较之下,我国的漫画期刊虽然也附有读者调查表,但是不便于读者邮寄,回收率一直比较低,加之期刊常常独立经营,与后续产业链环节脱节,其市场验证功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5、期刊种类形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国内原创漫画期刊多数都是彩色四拼一的形式。四拼一就是把四个页面的内容,缩小到一个页面上印刷。这种方式来源于90年代的盗版漫画,是为了节省成本,吸引读者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彩色四拼一在成本上有优势,但在画面质量上有所下降,限制了作品的表现力,也限制了读者的年龄层。但在《漫画party》、《知音漫客》等成功刊物的引领下,目前国内漫画期刊呈现了一边倒的倾向,定位重复,形式单一。
在一个健康的漫画创作环境中,应该有多种多样形式的期刊出现,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才能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平台,为中国原创积蓄力量。6、期刊出版周期偏长
从读者的角度看,漫画期刊的出版周期应该以周刊为主,因为周刊内容更新快,一定时间内与读者见面频率高,更能够满足读者对连载漫画作品的需求,也易于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但从国内目前情况看,只有极个别刊物做到周刊化,多数仍是月刊。这主要受两大因素制约,第一是作者的创作速度,有些作者很难保证每周都创作出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作品;第二是中国幅员广阔,期刊社很难保证周刊在全国各地都能及时上市销售。月刊周期较长,期刊社便于控制,周刊则对物流、仓储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四、国内漫画期刊发展对策
(一)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1、加大政策支持
漫画期刊作为产业链的基础环节,肩负着验证市场、降低投资风险等重要使命。政府应对漫画期刊作为产业基础环节的地位加以确立,并设立相关部门和机构,对漫画期刊出版进行指导、管理和支持。动漫产业属于高投入产业,漫画期刊由于长期与后续产业链连接不上,离实现版权价值最大化还有很大距离。在这个过渡时期,政府给与一定的财政支持是非常必要的(韩国漫画产业的发展即证明了这一点)。财政支持的方式有:政府直接拨款、设立基金、减免税收等。2、完善法律环境
漫画期刊市场能否快速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环境如何。动漫产业是创意型产业,其创意的重要最初来源就是漫画期刊,只有对创意成果给予严格的法律保护,才能建立长期的利益回报机制,从根本上保证动漫产业链的形成及其正常运转。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大对盗版期刊和图书的处罚力度,以规范市场,维护良性竞争。(二)从行业环境角度1、举办动漫赛事和展会
行业协会、相关机构及产业链各方应通力合作,定期举办有影响力的动漫赛事和展会。通过举办赛事和展会,可以挖掘有潜力的新人,积累内容和创意资源,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赛事和展会可以得到相关媒体的更多关注,吸引更多爱好者的参与,从而进一步扩大行业的影响力。
此外,漫画期刊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动漫展会这样的机会,对其自身的发展也有诸多益处。首先,动漫展会作为一个动漫各类产品的展示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了最直接的交易机会。漫画期刊出版机构通过参加展会,向图书出版机构、动画制作机构和衍生品生产商更直接地展示自身价值,促进合作,带来经济效益;其次,漫画期刊出版机构通过参加展会,也加强了同行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利于漫画期刊之间的良性竞争。2、促进漫画期刊出版机构与产业链后续环节的衔接
从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角度,应积极建立期刊社与产业链后续环节的联系,鼓励期刊社与出版社强强合作,或者出版社自身发展期刊业务,将漫画期刊作品连载与图书出版紧密联系起来,为向更高层次产业环节发展、实现版权价值打下良好基础。在延伸产业链、获取终端利润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前端期刊的成本和价格,创新传统纸质与网络电子期刊相结合的出版方式,力图开辟最广阔的消费市场,实现动漫产业的可循环、可持续发展。(三)从漫画期刊出版机构角度1、重视漫画家和编辑的培养
内容是漫画期刊的第一要素。作为创意型产业的内容创作者,优秀的漫画家和专业的编辑是漫画期刊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目前我国有些漫画期刊采取向运作较为成熟的漫画工作室约稿的方式取得稿源,这样做确实能保证一时的作品质量。但在我国优秀漫画家有限的情况下,漫画期刊出版机构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漫画家,通过接受投稿和举办比赛的方式不断挖掘和培养新人,才能使期刊不断提升质量和提高能力。与此同时,加强编辑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为每一位漫画家配备一名相对稳定的编辑,采用编辑与漫画家共同开发选题并共同决定作品走向的方式进行创作,既可以不断提升编辑的专业素质,也可以保证漫画家创作的作品符合市场的需求。
漫画家擅长创意性思维,绘画技术和艺术造诣较高,而漫画编辑则更了解消费群体需求,深谙市场之道。因此只有重视二者的培养,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打造出经典畅销的漫画作品。2、充分发挥漫画期刊的市场调查和宣传作用
漫画期刊是产业链的最基础环节,其成本低廉,发行量大,在产业链中扮演着市场调研,前期宣传等重要角色。漫画作品通过在期刊上连载,接受读者的评判和市场的考验,为产业链后续环节做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如果漫画作品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可以及时停止连载,以免造成后续投资的浪费;如果漫画作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可以自然而顺利地将期刊消费群转化为图书、动画、影视剧及周边产品的消费群,从而实现版权价值的最大化。3、丰富漫画期刊类型,重视原创
国内拥有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广泛的读者,因此,对读者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丰富期刊类型是开拓市场的金钥匙。漫画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与之相结合的期刊类型也应多种多样,既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也为漫画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同时,原创内容也是漫画期刊在行业立足并延伸产业链的根本。漫画期刊应立足原创,充分利用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多刊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漫画作品。这不但是漫画期刊本身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漫画产业由弱变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