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子书加速“养生”书缓行

2010-06-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丁杨 我有话说

每年这个时候书市照例平淡,今年亦然。不同的是张悟本的“倒掉”引致跨年超级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纷纷下架,甚至对为数众多的同类图书构成冲击,纵使这样,该书自去年末热卖到眼下销量已够惊人,由此可知其荒谬养生理论影响波及之大。媒体如今一股脑对其口诛笔伐,短短几月间,从“捧张”到“倒张”都少不

了媒体。张的是非暂不评说,若无电视台、报纸们的轮番肯定,难说老百姓会那么相信他。对比前两年接连出现讲国学说《论语》的所谓学术明星进而催生一堆畅销书,若有些媒体不加反思警醒,只怕下一个大师的登场指日可待。

关于阅读方式变化的话题一直在说,本报亦难免俗,如果说去年动辄高呼电子书冲击传统出版有点“狼来了”色彩,时至今日传统出版业简直就是与狼共舞,Kindle还未正式在国内上市,Ipad又来火上浇油,家门口还有汉王、方正,如同我们曾经低估的任何一波阅读革命一样,这是增速迅猛的趋势,但未来怎样没人能准确预测。热衷新生事物的新新人类与纸质阅读捍卫者完全可以并存,载体会对内容形式产生影响,但阅读的根本始终是内容,文字垃圾刻在竹简上也是垃圾,名篇佳作用阅读器也能读出感觉。慢慢来,谁让我们有幸或不幸生在这个阅读方式翻天覆地的年代。

还是说说这期榜单吧,既然阅读是以不变应万变,那挑拣好书的标准也有必要连贯而坚持。转眼间香港回归已十几年,我们到底对香港了解多少?北大法学学者强世功的《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对政治、一国两制源流、基本法等香港深层次问题做了深入思考,篇幅不大分量不小。再将眼界放宽,《世界:一部历史》的鸿篇巨制下不止回顾人类历史,对这个星球的发展演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足够关注,《古罗马一日游》是一部角度独特、行文新颖的另类罗马史。学术、传记类图书中,近来适逢陈寅恪先生诞辰120周年,相关图书也出了不少,《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是其中较为重要一本,《我的父亲张大千》、《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等均为近期传记类图书中值得品味之作。

文学类图书中,两位台湾作家的《有光的所在》与《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有不同风格,南方朔表现出少见的柔,朱天文则呈现小说之外的文字魅力。最近坊间最为风光的新书中,《1Q84》肯定要占一席,书里书外充满话题性,好在文本本身也当得起这样的热闹。中国读者对爱尔兰大作家科尔姆・托宾接触不多,其新近力作《布鲁克林》不妨一读。《行话:与名作家论文艺》中包括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与米兰・昆德拉等文坛名家的对话及他对前辈作家文学经典的解读,是以大师眼光看文学的有趣读本。艺术图书中,《跟云门去流浪》、《逆旅:竹久梦二的世界》、《我的私宅论》均图文并茂,能够提供轻松、美好的阅读体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