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养生”文化莫走向歧途

2010-06-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河北石家庄市 袁跃兴 我有话说

《科技日报》的一篇《‘养生专家’为何越来越‘吃香’?》的报道说:从生吃茄子到生吃泥鳅,各种养生说法层出不穷;养生类讲座越来越“火”,相关书籍占据着图书销售榜前十名的多个席位,“养生专家”也越来越“吃香”。有的文化评论说现在可谓是全民养生,也正是看到了时下“养生”热的流行现象,甚至有关权威部门

认定,一段时间以来,农副产品中的绿豆价格狂涨,与社会上的这种“养生”热(绿豆养生)有很大关系……但是,《人民日报》等文化媒体,最近相继刊发了《养生市场‘名人’辈出,谁制造了‘养生明星’?》等相关文化报道,让我们看到了当下“养生”文化热背后的种种问题、隐忧。

在“养生”文化热中,谁是其中的主角?当然是那些打着传授养生理论、养生秘诀旗号的各类所谓“养生”专家、明星。这些所谓的养生专家、明星,他们的走红,更多的不是靠真实可信、符合科学求实精神、揭示了养生规律、具有深厚传承的养生理论,而是依靠“星探”在新闻中、在网络中把养生明星“挖掘”出来,再经过策划、包装,把他们打造成所谓“中医世家”、“医学博士”、“资深医师”、“医学专家”……这些养生明星所有的这些堂皇唬人的头衔,几乎都存在幕后的推手,这让人可想而知其身份的迷惑性、虚假性、欺骗性……

如今,养生的娱乐化色彩却是越来越重,许多地方的电视台,养生类电视节目异常红火,有的电视台甚至好几个频道播出,就连娱乐为主的湖南卫视也开辟了“百科全说”,邀请著名人士谈养生。在电视上露过脸的养生专家身价倍增,极高地曝光率和收视率迅速地使这些人产生了明星效应,并且追随的“粉丝”越来越多,养生专家的风头已毫不亚于当今文娱圈中的娱乐明星。养生,是生命的自然物事,但现在已经带上了浓重的娱乐化的色彩,养生行为变成了娱乐行为。在娱乐心理的驱使下,在大众娱乐文化的作

用下,现在的养生文化,不仅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偏离了养生的目标,也已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浮躁,一种与文化无关的全民娱乐狂欢。

挖掘一个“养生明星”,再按照市场运作,开发一本畅销书,经过一系列的商业炒作,可以给书商、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而对于这些被“挖掘”出来的“养生明星”来说,他们的第一桶金不仅来自于这些策划养生畅销书的书商、出版社,他们频频参加电视台的养生节目,也提升了他们的人气,给他们做了广告,以至问诊有的养生明星的挂号费被抬高到了令人咋舌的2000元以上……对此,有的文化媒体这样揭秘:“这是一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养生嘉宾通过电视走红,他的付出很快就成倍回收;文化公司会帮他策划后面出书等活动,从中收取不菲的策划费用。一些新播出的节目也需要炒作,它们和那些慷慨激昂的嘉宾互相提升着节目收视率”。所以,不难发现,全民养生的狂热,一个个养生神医被炒作出来,媒体追捧,出版社趋利,让养生文化热正在彻底走向商业化。

养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传播医疗科学知识为主,以实证求实的精神揭示健康、养生的本质规律,但是,在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些养生文化的传播中,有很多观点貌似科学,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根据,诸多虚假、错误、矛盾观点屡见不鲜,甚至盲目夸大某些药材在不同使用方法下的作用,给受众带来了很大损失。传播养生文化,如果单纯追求内容的观点的“新奇性”而牺牲了“科学性”,让医学科普向商业化演变,不仅无法达到向大众传播养生医学科普知识的目的,更是与“养生”文化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催生当下“养生”文化热,与大众的社会心理有很大关系。现今,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在80岁左右,所以,延年益寿,康健无疾,一直是人类的愿望。在当代,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生命品质的渴望,以及各种疾病对人的健康、寿命的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追求自我的生命品质,而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健康、养生传统却是中断的。在古代,养生是专门的学问,但是现代人对养生之道知之甚少。大众对

养生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动机和需求,但也暴露出大众对养生文化的一些从众、盲从、迷信。有的人轻易地把一些“养生明星”神化,往往不去辨别真假、是非,心灵、心智间充满了迷信养生神医的迷雾,对一些所谓的“养生”学说,把它们当作一些无可怀疑的教条,相信能够在否定科学的力量中找到帮助。这不但吞噬了那些成为牺牲品的人,也吞噬了真正科学的批判理性,而最终毁灭了真知和科学信仰存在的可能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