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评价凸凹最新乡土写作“找到了自己”

2010-06-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凸凹创作与房山文化”暨《神医》研讨会近日在中国作协召开。评论家陈福民认为,“在老舍先生旗帜之下出现很多代表性作家,像邓友梅、陈建功、刘绍棠、浩然……这个传统对于北京地域文化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北京地域文化经验的表达在最近30年几乎没有人来做了。”就文学经验的表达而言,
这个传统就是越来越走下坡路。所以凸凹的接续传统是非常重要的。陈福民表示,北京的地域文化是一个很难在市井和乡土之间清晰剥离的特殊文化,而凸凹的文学书写是努力想呈现这种文化特殊性。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还认为凸凹的中短篇小说集《神医》(作家出版社)呈现出文化眼光、温暖叙事和人性关怀的艺术品质,是解读乡土中国,对国民性进行反思的形象读本。

作为北京的本土作家,《神医》所呈现出的“符号”价值,使凸凹成为继浩然、刘绍棠、刘恒之后,北京农村题材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凸凹的创作也引起专家学者对京西乡土文化底蕴的探讨,尤其是房山这块作家成长的土地。专家学者认为,不论是作者的宏大叙事,还是精细描绘,都浓缩了房山的民俗风情,呈现了房山人民的现实生活。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贺绍俊和《十月》杂志副总编宁肯都谈到,很多乡土小说家虽然心在乡土,但都无一例外离开乡土选择了进城;凸凹是身在乡土,心也在乡土。宁肯说:“凸凹以文化之身坚守乡村现场几乎是一个特例,他写作并始终在场,这使他不易受到西方文学观念浅显的影响,而完全可以在乡村本位上写作。”与凸凹相识20多年的评论家何振邦坦言,现在的凸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性情、自己的资源、自己的素质的写作方式”。《神医》的出版标志着凸凹找到了自己,这也是评论家白烨对凸凹多年来创作观察后得出的结论。他说,这几年来,一个无所不能的凸凹变成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凸凹,他不断放低姿态,走出浮华,浮躁,走向平实,平和。《中华文学选刊》主编王干认为,凸凹学的是汪曾祺,但是他骨子里面还是他自己,在文学精神上他是学习汪老的“人间送小温”,但艺术特征上有自己的特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