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罗丹与世博会

2010-06-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龙飞 我有话说
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7件法国国宝级的艺术品分别由7架专机护送到沪作为法国馆的“镇馆之宝”。它们是米勒、马奈、塞尚、梵高、高更、博纳尔的6幅油画,还有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雕塑《青铜时代》。而早在3月底,世博园就迎来罗丹的7件铜塑真品――《思想者》、《巴尔扎克》等,这些作品在世博会博物馆与其他14个国家的文物
共同参展。

中国民众对罗丹作品并不陌生:1993年北京举行了“罗丹艺术展”,我国观众首次观赏到举世闻名的《思想者》、《巴尔扎克》、《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和《吻》等名作真品;2006年这些传世杰作又在上海展出;2008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罗丹的雕塑瑰宝《思想者》;同年《思想者》复制品入住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思想者》的图像一直是央视“音乐人生”栏目的标志。

《青铜时代》(原名《人类的觉醒》)是罗丹的成名作,完成于1876年。雕像诞生之初也和罗丹的所有作品一样,走过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表现人的觉醒,所以用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阶段――“青铜时代”来命名。雕像是个同真人一样大的青年。他刚从睡梦中醒来,挺起胸,昂着头,面对蓝天,舒展双臂,呼吸新鲜空气……这个由沉睡醒来的过程,表现了人类从蒙昧状态解脱出来,逐渐有了清醒意识的过程。作品构思深刻,具有象征意义。1877年在布鲁塞尔沙龙展出时,由于它造型准确、真实,同展厅中呆板、僵硬、死气沉沉的作品相比显得鹤立鸡群,别具一格。学院派艺术家群起而攻之,诽谤作品有弊,认为是从真人身上翻制的,指控罗丹犯有欺骗罪。罗丹公开申辩,却招来更为激烈的谩骂。他把雕像运回法国,巴黎的沙龙接受了它。但布鲁塞尔的流言传来,沙龙评审委员会内部意见分歧,只得将雕像封存。罗丹提出抗议,许多正直的艺术家联名为他辩护,政府组织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进行调查。经过长时间斗争,终于撤销了对他的控告。这场风波使得名不见经传的罗丹成了艺术界的知名人物。雕像于1880年在巴黎沙龙展出,法国政府授予三等奖,并买下雕塑,同时还收购了他的另一件新作《施洗者约翰》。两座雕像雄伟壮观、动人心魄,连反对罗丹的学院派,也不得不让它们耸立在卢森堡博物馆里。

罗丹得到了社会的支持与声援,从此更加勇敢地驰骋在艺术沙场上,一次又一次向旧营垒展开冲击。

在这期间,罗丹受法国艺术部委任,为装饰艺术博物馆制作大门。他决定以但丁的《神曲》为主题设计一组《地狱之门》。尽管建造博物馆的计划后因故取消,但罗丹并未停止创作。原先为配合《地狱之门》设计的几件雕塑,后来都成为独立作品,其中包括《思想者》、《吻》和《乌谷利诺》等。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举行,但罗丹和印象画派巨匠莫奈的作品却因法国官方的阻挠被拒之门外。莫奈以《日出・印象》一画驰名。他同罗丹一样,是位勇于探索的艺术家,对大自然中光与色的变化有非常敏锐的感受。两位艺术家由于不能参加世博会十分愤慨,但他们并不悲观,而是采取“进攻”策略:决定举办一个作品联合展,展厅就设在离世博会不远的小乔治美术馆,和世博会同时开放。这是向官方的挑战。作品联合展开幕的那天,许多贵宾都光临了,有政要克利蒙梭,画家德加、雷诺阿、塞尚,作家左拉、法郎士和都德。他们向两位受排斥的艺术家表示支持。

罗丹展品中的《吻》是件经典之作。作品题材源自《神曲》里弗朗切斯卡与保罗的爱情悲剧,罗丹塑造了这对情侣热吻的瞬间。由于作品的大胆写实,1887年首次展出时受广大观众欢迎,却遭到保守派的攻击。这次联合展上,《吻》终于获得充分肯定。而到了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法国政府特意选送一批罗丹的作品参展,其中包括《吻》。但《吻》被美国人视为“色情”作品,不许公开展览,只能另辟专室,预约参观。

罗丹、莫奈联合展取得巨大胜利,成为罗丹和莫奈事业的转折点。此后,莫奈创作了传世名作《干草垛》、《卢昂大教堂》等系列组画;罗丹于1891年由作家协会主席左拉推荐,承担了为巴尔扎克建立纪念碑的光荣使命。

巴尔扎克是罗丹最崇拜的作家,青年时代他曾废寝忘食地阅读那套囊括94部作品的《人间喜剧》。没想到如今有幸为大文豪制作纪念碑,他决心干出一番非同寻常的事业。

为制作这座雕像,罗丹呕心沥血,历尽艰辛。他到巴尔扎克的故乡去获取感性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访问,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探讨巴尔扎克思想、性格的形成。他请一位外貌酷似巴尔扎克的人当模特儿,作了许多草图。回巴黎后,罗丹找到一位曾给巴尔扎克做过衣服的老裁缝,请他提供巴尔扎克的身高、腿长、腰围和胸围,制作了40多件习作。巴尔扎克的形象在他脑子里越来越清晰,但外形的酷似不是他的主要目标。为理解和体会巴尔扎克的思想感情,他重读文豪的全部重要作品。他称《人间喜剧》成了自己的“圣经”。

罗丹作了大量巴尔扎克像习作,对雕像是裸体还是穿衣拿不定主意。一天晚上,他来到巴尔扎克的巴黎故居前,望着那所曾在里面诞生了一部部伟大作品的房子,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巴尔扎克燃起蜡烛,铺开稿纸。他身穿睡衣,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神遐想……巴尔扎克习惯在午夜写作,应当让他披上一件睡衣!这个使罗丹苦思冥想的问题竟在一瞬间迎刃而解。

《巴尔扎克》于1898年在巴黎沙龙展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个披着睡衣的巨人。他那雄狮般硕大的头,牛犊一样粗壮的脖子和健壮的身躯,都显示出无限的创造力和刚毅顽强的精神。他昂着头,用嘲笑和蔑视的目光注视着眼前那光怪陆离的世界……罗丹摒弃了纪念碑雕像的一般表现手法,着力表现伟大文豪的内心世界。

学院派艺术家们发起疯狂攻势,咒骂《巴尔扎克》是“大麻袋”、“丑八怪”、“神经错乱之作”。显然,《巴尔扎克》和罗丹以往的作品一样,因其叛逆精神受到攻击。作家协会(此时左拉任期已满)拒绝接受《巴尔扎克》。

罗丹发表公开信:“如果真理应灭绝,那么后代就会把我的《巴尔扎克》砸成碎块;若是真理不该死亡,那么我预言:我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巴尔扎克》这个大胆进行探索的作品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以全部生命奋斗的结果,是我美学原理的集中体现。”

以左拉为首的文学艺术家发表捍卫罗丹的宣言,并要通过募捐买下雕像。罗丹感谢朋友们的好意,表示《巴尔扎克》将由自己保存。他把雕像运回家,安放在花园里。一些外国人愿出高价购买《巴尔扎克》,罗丹一一谢绝,认为这座雕像首先应立在法国的土地上。

1900年巴黎世博会举行。罗丹得到特许专辟一展厅,展出他的全部作品(《巴尔扎克》除外),共171件。《思想者》、《思》等代表作尤为引人瞩目。

《思想者》塑造了一个作为人类象征的男子,他坐在岩石上,躬身向前,右肘支在左腿上,右手托着下颚,俯视着下面众多的痛苦的幽灵。看到地狱的惨景,面对人间的苦难,他陷入沉重的思索中。他苦苦地想,紧缩全身,屈膝咬牙。在他那角斗士般强壮的身躯上,每一块肌肉都因专注的思考而紧张地隆起,甚至连脚趾都翘了起来。似乎他不仅是用脑子思考,而且是用全身的力气苦思冥想,为人类命运作永恒的探索。罗丹创造的这个形象是19世纪末知识分子思想苦闷?徨、寻求出路的象征。到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革命思潮空前高涨,《思想者》便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极富诗意的大理石雕像《思》是一件优美得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只要它一映入眼帘,人们的心就不能不被紧紧抓住。这是一个年轻秀美的女子头像。她微低着头,沉醉在冥想中。她那美丽的帽缘就像幻梦中的羽翼,任思絮自由飞翔。这尊奇美的雕像是艺术史上罕见的珍品,可称为“沉思的维纳斯”。它是以罗丹的学生及情人、女雕塑家卡米尔・克洛代尔为模特儿塑造的。

1900年巴黎世博会,罗丹那些琳琅满目的作品震惊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他们给予了极高评价。这就迫使法国官方不得不承认罗丹的艺术。花甲之年的雕塑家登上了事业的巅峰,从这届世博会后成为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然而《巴尔扎克》仍未被承认。

罗丹晚年将全部作品捐赠给政府,政府建立了“罗丹博物馆”。在他逝世22年后的1939年,《巴尔扎克》终于在巴黎市中心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

日前有媒体报道上海世博会相关消息,称罗丹曾参加1889年巴黎世博会。而据笔者所知,罗丹与画家莫奈当年因法国政府干扰未能参加世博会。他俩搞了个作品联合展,展馆就在世博会旁,与世博会同时开幕,取得巨大成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