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第一本青少年蓝皮书发布,书中称50%以上被调查中学生在聊天和玩游戏时遇到过不良内容或行为,远远高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校园暴力的比例。
蓝皮书的意思,是网络加剧了校园暴力,网络让纯情少年逆转为古惑仔。逻辑上说,这话当然不错,譬如没有网络,那些校园暴力视频就不会光速传播。但这个逻
客观地说,“网络加剧校园暴力”就和“网络遏止校园暴力”一样,是个倾向性明显的一元价值判断,横竖都有理。譬如蓝皮书认为很多中学生在聊天和游戏时遭遇过不良内容或行为,但这个说法显然枉顾了两大事实:一方面,网络上很好很强大的正面内容不胜枚举,政府网站、公益网站、商业网站,基本都能恪守自己的底线,真善美的东西总比假恶丑的多了去了,真要计算起利害得失,暴力内容未必占便宜;另一方面,这两年的互联网专项整饬雷厉风行,又是扫黄又是打非,据说成效卓然。那么,说“不良内容与行为”如何如何多,显然与河清海晏的互联网管理现实大为悖逆。
一个人要暴力还是不要暴力,可能会有多种诱因,但根本上说,不在外因,而取决于其内在的价值选择,校园暴力也是如此。有人说网络易加剧校园暴力,那么,网络上的暴力内容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校园暴力的盛行,只是暴力文化的病症之一。
网络不是校园“暴力熊”的孵化地,网络就是网络。如果社会知晓慎用暴力的道理、并形成以暴力为耻的风气,确立有效的暴力反思机制,尊重民众合理利益诉求,畅通民意表达通道,社会性的戾气就会淡定下去,有样学样的孩子也会平和起来――别说校园里的“暴力熊”,就是社会上的“暴力熊”,自然必会走向销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