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康慨报道55岁的德国作家彼得・瓦韦青内克(PeterWawerzinek)以其回忆东德孤儿院童年的自传性小说《鸦爱》(Raben鄄liebe),于6月28日获颁奥地利最著名的文学奖―――巴赫曼奖(In鄄geborg-Bachmann-Preis),并获奖金25000欧元(约合人民币20.9万元)。
瓦韦青内克原姓伦克尔,1954年生于民主德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穿插当年报纸的虐童报道。柏林墙倒掉之后,苦儿终于见到了妈妈,创伤却无法平复。
瓦韦青内克十岁前住在孤儿院,后由国家安排,从一位教师开始,寄养于多户人家。年轻时他当过兵,在东德人民军服役,做过多种力工,如挖坟人和木匠,也干过邮差和男侍。他上过学,只读了两年,未拿到学位,便转向舞台喜剧表演,取艺名“傻皮”(ScHappy)。而后剧变,瓦韦青内克以对东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戏仿作品出头于文坛,并不断努力,发疯般地想写出黑暗的童年经历,解放自己,可每次都因心痛太剧而停笔。煎熬到55岁,终有此书。
《鸦爱》将于今年秋天出版。在出版商提供的封面预览上,有一只大黑鸦。
巴赫曼奖创办于1977年,以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英格伯格・巴赫曼(IngeborgBachmann,1926-1973)命名,每年在巴赫曼的家乡、奥地利南部城市克拉根福评选和颁奖。它的评奖过程很特别,也很有意思:主体部分是一场长达三天的马拉松朗读会,18位入围作家在9人评审团和观众面前,依次朗读自己未出版作品的选章,而后综合观众意见和专家选择,从中产生大奖得主。
类似于选美?是的,但选的是美文,不是美人。
去年该奖颁给了瑞士作家延斯・彼得森(JensPetersen)的小说《直到死亡》(BisdassderTod)。
《鸦爱》节译:
我最早的记忆是雪。世界白茫茫,了无喜悦,田野里的树孤立,叶子久已凋零,这静夜里只有风醒着,吹摇着树,仿佛抚触树梢,在梦里诉说。雪温柔地降临村庄。而后落雪渐豪。冬天总是浮现于我心,雪下得又如此繁多,我竟以为,在我有家的童年岁月,只有雪、冬和寒。我看见自己穿得厚厚实实,鼻子上粘着霜与涕。我们天天堆雪人,在那些冬天的儿童中间,我就是那永恒的冬孩儿。十一月了。我坐着一辆黑色轿车。我四岁,装在大汽车里。我记忆中的图景雪白。司机是个暗影。我把那天记成人生的第一天,那是个雪天。深灰色的天,早晨曾泛出红晕,看来会是个好天。昏暗的、阴沉的天在云层后蔓延,让天不像天,屈服于雪的进犯,云从灰天旋转而下,仿佛从鞍褥上打出的积尘。像格林童话中跑不赢刺猬的兔子,雪呼唤着我:我到了。噢,寒冷的冬天,你带给我们这么多痛苦,你从树阴中拔除了树叶,凋残了所有的花蕾,暗淡了鲜亮的花朵,我们的夜莺飞去了,飞去了,她是否还能欢歌。
【五岁的莱亚・索菲上周死在什未林。父母任她饿毙。她死前一周,社会工作者曾受派检视,却未坚持面见当事儿童。社会服务局将以玩忽职守被起诉。】
我正在去儿童之家的路上。我不知道自己要被带往何处,不知道旅程的终点会发生什么……
(转译自斯特凡・托布勒的英译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