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林森教授主编的三卷《法国汉学家论中国文学》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国际汉学研究丛书”的一种。全书分为“古典诗词”、“古典戏剧和小说”和“现当代文学”三卷,约120万字,展现了一百多年来法国汉学研究和中法文学交融碰撞的历史脉络。
收进这本书的文章是编选者上世纪80年代中和本世纪初在法
文集中收入了52位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论文81篇,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作者献词”到程抱一的“法国当代诗人与中国”,时间跨度将近二百年,内容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当代小说以及传统戏剧,体裁包括中国古典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
法国是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诞生地,在影响研究方面具有传统优势,法国的汉学研究者特别重视中法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大部分汉学家长期生活于西方文化圈内,他们在考察中国文学时与中国本土学者的视角就有所不同。比如德理文、葛兰言、戴密微等对《诗经》的研究,费伦兹对楚辞的研究,桀溺、侯思孟等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保尔・雅各布、程抱一、胡若诗等对唐诗的研究,安托万・巴赞、路易・拉卢瓦对中国戏剧的研究,雷慕沙、儒莲、谭霞客、拉朗德、雷威安、魏丕信等对《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的研究,吴德明、克罗德・卢阿、米丽雅・戴特丽对《聊斋志异》的研究,都采用了先迂回后深入的分析。
法国学者在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时,善于从多种角度进行开掘,对作品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比如弗朗索瓦・于连对鲁迅的研究、米歇尔・鲁阿对茅盾的研究、明兴礼对巴金的研究、保尔・巴迪对老舍的研究、苏珊娜・贝尔纳、米歇尔・鲁阿对丁玲和其他女作家的研究等等,都让人感到深受启发。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作者本身就是大作家,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比如伏尔泰、法朗士、罗曼・罗兰、克罗德・卢阿、勒克莱齐奥等,他们的创作与中国文学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他们的观点鲜明、一语中的。他们以自身的文学理论和实践佐证了中法之间的文学因缘。
另有一部分学者原籍就是中国,比如程抱一、胡若诗、李金佳、金丝燕、张寅德等。他们受到过中国文化传统的熏陶,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功底,又有机会与西方文化精英直接对话。他们既能以中国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文学,也能以西方人的眼光看中国文学。因此,他们在研究中国文学时就具有双重视野和双重目光,故而从不同视角揭示了中国文学的奥秘。比如,程抱一论法国诗人、胡若诗论中国诗歌、李金佳论《聊斋志异》、金丝燕、张寅德论中国现当代文学,都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值得赞赏的是,在本书所选的专题论文和译本序言中,大多数文献首次被译成中文,这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了系统、详尽、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资料。汉学书籍所包括的范围涉及历史、文学、文化等众多领域,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论文的译者大都是从事法语语言文学翻译与研究的专家,具有坚实的中外文功底,在他们的努力下,这部书的译文严谨、注释完备、畅达可读,其权威性显而易见。
《法国汉学家论中国文学》每一卷书前面都附有编选者的一篇引言,既对该卷进行了提纲挈领的导读,又对法国汉学界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史,其学术价值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