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验证

2010-07-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凸凹 我有话说

一直以为,阅读是为了获取经历之外的经历、经验之外的经验,因而拓展生命的维度,让人生超越局限,更广阔地伸展的。但阅读的实际感受,特别是“过量阅读”之后发现,在超出我们自己人生体验的经验面前,我们常常不敢确认,久久不能融入我们自身的情感世界,而是一直停留在“知道”的界面,难以化成“我”。

 

 譬如,我父亲身材挺拔,而且是个猎人,枪法很准,猎物在他面前,很难逃过。但他在人面前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刚烈性格,邻人欺负他,在门外叫骂、扔石块,明明枪就挂在墙上,他也不摘下来,伸展出去以振声威,而只是低头蹲在屋里傻笑。所以,他虽然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枪客,却一辈子活得低声下气。最初的阅读,我很喜欢海明威和杰克・伦敦的作品,那些硬汉形象能让我摆脱父亲的阴影,感到扬眉吐气。但一接触到沈从文、孙犁、汪曾祺,我立刻就陷入一种爱情一般的痴迷,再读海明威的时候,我居然感到他很做作,很不真实,甚至有些隔膜,便兴味大减。为什么?还是父亲在起作用。父亲身上那种温厚、隐忍的东西,经常出现在后几位的文字里,让我回到生活的原点与来路,感到遗传性情的种种,因而大感亲切,本能地与之亲和。

再譬如,四十岁以前最爱读的文学品种是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那种天马行空式的想象,让我在生活的苍白和单调之外,感到一种悠远和宏富的东西,让我激动不已。过了四十岁,因为经历了足量数的沧桑与变幻,知道了平凡的生活才是硬道理,美梦十有八九不会成真,便羞于在想象中迷醉,耻于一大把年纪还春梦不醒。一如喧哗之后必定是平静,绚烂之后必定是质朴一样,我突然喜欢阅读一些朴素的东西,即散文与随笔。蒙田说,人到了二十岁,到了生命的顶峰,以后就走下坡路了。四十岁已进入老年,应该过退隐的生活了。三十八岁那年,他称自己已到了暮年,辞去波尔多法院推事的职务,躲进蒙田城堡的一座塔楼,不问世事,也不问家事,一心读书、思考、写作,一“隐”就是十年,写出了著名的《蒙田随笔》第一、第二卷。就是说,人一过四十岁,即进入随笔年华,写随笔、读随笔,才是自知知人的状态。

多年的随笔阅读,让我不平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甚至进入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之境。因为随笔文字所记述的都是一些朴实的人类经验,属于“实”生活和常态生活,能给阅读者的人生感受予以切实的验证,让人感到,天地空蒙,岁月不经,然而“我”(基本人性)还是在的。

譬如读富兰克林的《致富之道》,就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增广贤文》,感到,古今与东西,在人生的基本经验上是一致的。他说:

啮啃久了,老鼠也能咬断粗缆;斧斤不停,力小也能伐倒巨木。

这不禁让人想到中国的“水滴穿石”和“积跬步以至千里”

富兰克林是美国的大政治家,但在随笔中所阐发的却是平民哲学。小民无帝力可依,所依靠的无非是时光中的坚忍。所以,他的文字见人见性,读着舒服,让人感到,生活中的人是无贵贱之分的,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还有华盛顿的《谕侄书》。其中“真正的友谊乃是迟开之花迟发之树,只有经受得住风雨洗礼才无愧于这一美誉”一句,也是草根精神的底色。直让人感到,随笔面前人人平等,尺牍之小,是不让《独立宣言》之大的。

其实,人一过了四十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基本定型了,具有了旁观者的心态,有定见地看待周围的一切。所以,他人的议论,无论多么精彩,也很难让人乱性乱魂,做盲目的遵从。阅读的时候,也往往不是为了获取“新知”,而是捕捉适合自己的口味。换言之,不是为了增益,而是为了验证。这时的阅读,基本上是一个寻找“同路者”的过程――趣味稍合,见解略同,就心中大悦,感到那人的著作写的真是好,是可做枕边书的。

譬如威廉・库伦・布赖安特在美国作家中并没有杰出的地位,其文字基本是不被人关注的,然而读了他的《论诗歌和时代与国家的关系》,就突然觉得他要比海明威高明得多。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像他那么认为,民俗、神话、传说、谣曲乃是诗歌(文学)之源,“隐秘难明的事物当中往往具有某种激越神思与慑服心灵的强大力量”,而理性、科学、乃至现代化、信息化过于发达的社会,往往缺少有质地的文学。他的观点正吻合了我的创作经历和和创做理念,让我兴奋不已,自然就比海明威更令我敬重――我的创作,植根于京西的民俗、风情、传奇和物事,没有地域文化的底蕴,我的文学气象肯定就被湮没了。而且我一直认为,没有陕西的偏僻、原始、神秘、厚朴,就不会有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

这种情状,爱默生有透辟的说法:一起思想与行动的是非评断,都是以个人的认识为依归的。在《谈美》一文中,他认为,所谓美,首先是那个自然的存在给了我们直觉上的愉悦;其次是引起了心灵的冲动,即人的个人意志以主动的姿态介入其中;最后是客观事物被人视为智力对象,作主观的考量。通俗地说,美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源于自然,但它的充分发展则有赖于人的意志的干预和参加,即必须与真密切地结合起来,从而由原来的自然美上升为人类的艺术美,这样才完成了审美的全部历程。窃以为,这个“真”字,就是源于个人经历的切身体验,经验被验证之后,美才有了情感温度,才作用于心,让人弘毅而安妥。

最后我要说的是,常年的阅读,“我”被反复验证之后,就会生出一种心灵豪迈和人生自信――

已是骏马,何必再肥?便不被倚重,也能心安。

既然河山广阔,大地无垠,这个世界一定会有我的一个位置。便不必用他人的价值尺度衡量自己的存在。

再傲岸的山峰,也无非是大地的皱褶。即便身份低微,也能承重,自足于隐忍之中。就理解了父亲――外在的懦弱,恰恰证明了他内心的强健,他心中的猎枪一直是在的,以悲悯为准星,以本分为依托,始终瞄准着最值得猎取的“猎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