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这一次的论坛以“突破”为主题,作为承办方,您是否认为少儿出版业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期?
纪秀荣:论题与我们举办论坛的宗旨有关。首先,从整个少儿出版的规模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在发达欧美国家,少儿出版的规模约占整体市场的20%,国内的官方数字,
突破也有几重含义。首先,少儿出版的增长是有瓶颈的。现在,少儿出版界增长的方式都差不多,做图书产品,销售图书产品,这样的增长方式并不是高效的、更具附加值的增长方式。中国少儿出版要有大的发展,必须要突破现有增长方式。
其二,从出版社自身来说,相比较于计算机等门类的出版类别,少儿出版的集中度并不高,我认为,这与少儿出版的专业化程度有关。少儿出版的市场细分并没有做好,而市场的增长一定是与市场的专业化程度、细分市场的充分发育相关的。如果都是重复出版,出得再多,市场也无法增长,因为读者只会选择一个版本。
其三,经营模式的问题。所以,从增长方式到经营模式,都需要突破。
读书报:有少儿社之前也有过多元开拓的尝试,并没有获得可观的效益。您觉得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纪秀荣:其中原因很多。比如,中国的少儿出版人,观念和经营模式基本还是很传统的,一些出版社有一些教材教辅,没有内在的动力变革经营模式;中国的作家也没有立体开发作品的想法,没有和出版社长期深度合作的愿望,作品都是或给这家,或给那家,并没有很好的从产品到形象,到整个后期立体开发的意识。当然,出版社在多介质出版的运营能力上也有一定的问题。
要进行多元开拓,首先要发现作家,提升原创力,作家是多元开拓的源头。同时,出版社要锻炼多元开发和运作的能力,当好作家的经纪人,将作家的个人品牌、作品品牌进行长期的、有步骤的开发。
读书报:那么,少儿社进行多元开发的资金和人才,有可能从哪里来呢?
纪秀荣:可以几种方式。首先,出版社自己的积累;其二,在出版集团的支持下,找到好的项目;第三,可以通过融资,通过资本合作方式,达到研发和延伸产业链的目的。包括出版社与公司,出版社与出版社之间的合作,都可以探讨。
读书报:目前的中国少儿出版业并没有出现长达几十年的图书品牌,或者版权可以卖到全世界的图书品牌,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仅仅是出版社的意识不到位吗?
纪秀荣:这与整个出版的大环境有关,也与出版社自己的深层开发不够有关。
读书报:现在,图书的寿命越来越短,书店的货架资源有限,一般也是为新书而准备的,这与出版界打造长期图书品牌的愿望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纪秀荣:会有出版人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粗放的增长模式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出版社也在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比如,新蕾出版社会自觉的在文学类,特别是经典文学类产品进行精耕细作。将来,随着出版格局的调整和变化,会有新的运营模式脱颖而出的。当然也会有失败者,尤其是跟风者,因为不可能靠模仿获得持久的品牌。
还有一点,很多国外的家族企业都做得特别好,对于品牌有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出版社社长任期调整变化很快,很难按照长远的想法设计经营出版社。
读书报:原来,我们的出版资源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按照行政资源进行配置的,每省一个少儿出版社,资源分散。现在,业内人士意识到大型专业少儿出版集团的重要,一个大型跨地域的专业少儿出版集团成立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纪秀荣:少儿出版资源的配置带有一定的计划性,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我认为,两种手段,一是通过行政驱动,国家有关部门主持建立一个少儿出版集团,就像马上要成立的中国教育出版集团一样;还有,发展到一定阶段,靠市场手段。
无论如何,少儿出版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少儿出版人没有完全满足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包括培训市场、英语学习等,我们并没有给家长提供更多好的选择。
新蕾出版社社长 纪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