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伍美珍:孩子世界的密码锁,你找到了吗?

2010-07-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香 我有话说

伍美珍:也被

称为“阳光姐姐”,儿童文学作家,现为安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安徽大学儿童文学创研中心主任。已在内地及港台地区出版100余部儿童文学作品,作品多次登上全国少儿畅销书榜,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安徽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少儿读物奖、新闻出版总署全国优秀少儿文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奖项。

“我还是可以写小说的”

对伍美珍而言,2010年确实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2000年在海天出版社出版第一本书―――报告文学集《雨天心事》开始,今年,是伍美珍写作生涯的第十个年头。今天的伍美珍,已经成为童书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品牌作家,是千千万万孩子心中能读懂他们的“阳光姐姐”,而当年的步入写作,却有些“无心插柳”的意味。

“我1994年开始做少儿期刊的编辑,到1999年已经工作五年了,因为编杂志的原因,经常接触孩子。当时我除了在杂志有一个信箱专栏外,还给其他的报纸杂志开一些信箱栏目。有一位朋友让我帮忙宣传一套书,叫做《中学生心路》,是关于孩子心理问题、生活情感困惑的回答,我就觉得,这个书我也会写,我还开玩笑说,说不定比这本书写得更好。”所以,伍美珍一连出了两本书,都是问题解答方面的。后来,伍美珍也尝试写小说,寄给《少年文艺》。编辑给她打电话,说觉得小说写得特别好,她还挺意外的,“这也是一个信号,告诉我,我还是可以写小说的”。

中文系科班出身的伍美珍原来以为,自己是肯定做不了文学的,“我上大学的年代,比较崇尚朦胧诗派,意识流的小说,因为我的思维还是比较简单的那种,所以觉得自己肯定是做不了文学的,文学是很深奥的。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这一段的职业经历―――做少儿期刊编辑,而且儿童文学与我内心深处的性格、气质比较符合”。伍美珍用“幸运”来形容自己,“如果不做这个职业,可能也发现不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再之后,伍美珍给《少年文艺》写短篇,连续三年获奖,参加《少年文艺》的笔会,认识了郁雨君和饶雪漫,“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写小说,然后交给出版社出版,还一起办了一个网站。后来福建少儿社的杨佃青看到了,向我们约稿”。当时,因为是三人出书,郁雨君建议说应该做一个组合,还应该做一个书系的名称,当时定下的名称,就叫“花衣裳”。

当时,正是2001年4月。新颖时尚的首个文坛组合,贴合市场的青春写作,让“花衣裳”迅速吸引了出版界和媒体的注意,一举成名;而“花衣裳”轻松贴心的文字,也迅速赢得了读者。

伍美珍将自己十年的写作生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很懵懂,很新鲜。觉得自己可以写作了,而且可以通过这个事情认识很多朋友。”伍美珍回忆说,那几年,儿童文学界的氛围特别好,都是热爱写作的人,可以很快成为朋友。伍美珍记得,很早的时候,安武林就告诉她,说她应该写那种系列化的作品,而那时候,国内的儿童文学界还没有作家写系列化的作品。

第二个阶段,就是“花衣裳”组合阶段了。“是一种自觉的创作,而且我们的姿态可能相互之间会受影响。”那时候,伍美珍的写作以青春文学为主,“可以称为前青春文学,青少年文学,写的是情感。写得很细腻,很唯美,但是很窄”。她坦承,那时候连什么是儿童文学也不是很了解,没有儿童文学方面的认识,也没有写作技巧,“更多是一种本色写作,凭着天性在写”。《深蓝》、《流年》,正是这个时候的作品。

第三个阶段,就是“花衣裳”解散之后,伍美珍转写儿童小说到现在,而伍美珍的转型,还有一段小故事。“安武林(儿童文学评论家)发现我作品中孩子的形象、儿童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的,他说你可以写年龄段低点的儿童文学,后来我一写,也觉得这才是最适合我的”。

“儿童在生活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外形,都那么可爱,有的像‘冬瓜’,有的像‘丝瓜’,总之很卡通很可爱。他们那种原生态的状况,他们的思想、语言,都特别有意思。”在伍美珍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品,可以去欣赏、去体验他,而写作的过程就是一种童年的体验。

写到今天,在很多人眼中,伍美珍已经很成功了,成为一名很有市场号召力的畅销书作家,但伍美珍的真实感受是,“成为一个有名的作家之后,好像生活并不是那么美妙”。

“目前我没有办法停下来,好像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促使你把时间用在跟写作有关的事情当中,不是写作,就是宣传。”“我在写作上可能是太投入了。我可能会因为写作,而忽视生活中的很多很多东西,很多想做的事情都没有办法去做。”伍美珍告诉读书报,她家新买的房子,都已经开始装修了,她居然都不知道是几栋几号。

“我们看很多人事情做得很好,其实是花了很多的心血和时间,舍弃了很多东西才获得的。”伍美珍如是感慨。

“孩子部落的密码,你找到了吗?”

应该说,伍美珍的儿童小说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细节描写非常到位、生动,情节推进很快,现场感很强,作品抓人,孩子喜欢,但在很多人眼中,这样的文学作品未免失于“简单”。

但对伍美珍而言,这样的文本是她刻意追求的结果。

“我觉得,写给孩子的文学应该达到‘稚拙’的状态。”在伍美珍眼中,孩子本身就是一种“稚拙”状态,所以,相应来说,她的语言就不会“花里胡哨”的。我的写作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要能够抓住孩子,孩子喜欢,而且能够理解,能够引起共鸣。”

伍美珍觉得,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自己也是摸索了多年,写了多年,才体会到的。“孩子是一个秘密部落,孩子的审美情趣、阅读的兴趣,他的理解、思维的角度,跟成人是不一样的,就像一个密码,看成人能不能抓住。”

所以,“如果有人不理解,或者看不懂,我也无所谓,只要孩子看懂了就行了。在我心目中,孩子是非常聪慧的。他们有很好的欣赏眼光和阅读的直觉”。但是,伍美珍感慨,大人轻视孩子,已经成为常态。

现在,伍美珍花很多时间主编孩子的作品。“写得非常好。按照一般的大人眼光来看,可能觉得他们的作品很可笑,语言不规范,也不符合逻辑,但我觉得,是大人没有读懂孩子。”在来稿中,伍美珍发现,15岁以上的孩子写的东西受大人影响很重,不仅语言已经成人化了,而且他们的思维、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描述,也都完全成人化了,“拘束了,找不到那种闪光点。我只有从9岁到十三四岁孩子的语言中,看到了那种特别可贵的稚拙的东西,特别天真浪漫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就像露珠一样,转瞬即逝”。

所以,在伍美珍看来,儿童的阅读世界和成人是不一样的。

“比如,《彼得・潘》这样的作品,成人会觉得非常好,我也很喜欢,但我不知道孩子会不会喜欢。成人都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大,相反,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可能孩子会喜欢书中当海盗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但是,孩子喜欢的元素就会跟成人不一样。”

伍美珍认为,孩子喜欢的,有天马行空的大胆的想象,比如《长袜子皮皮》,比如《晴天有时候下猪》,比如《内裤超人》。另外,孩子可能也会喜欢那种很真实、很体贴,反映他们真实生活和真实困惑,站在一种比较公正的角度去描述的作品。

这里,还有伍美珍的一个重大的发现。“儿童文学除了有教育的功能,应该还有反教育的功能,比如,《长袜子皮皮》完全就是反教育的,小主人公不想上课,调皮捣蛋。”伍美珍认为,因为我们把孩子规范得过紧,所以孩子有时候需要读这些反教育的作品,可以让孩子的天性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宣泄,得到舒展。

所以,在伍美珍的儿童小说中,几乎看不到她的主观评论和判断,她只是在尽心尽力地呈现一个故事,这是她主动的选择,因为,她“特别不喜欢居高临下的态度”。

在伍美珍眼中,郑渊洁的作品最有儿童文学的精髓,因为他笔下的每个孩子都写得特别像孩子,“皮皮鲁、鲁西西就是纯正的孩子,我觉得这个作家特别有童心”。伍美珍称,郑渊洁的作品特别够儿童文学的味。

什么是“儿童文学的味”呢?

“作家在写作时,应该完全有颗孩子的心,纯正的童心。有的作家写的小孩就是伪小孩。我也怕我写的是伪小孩。”

孩子为什么能够从一部作品当中得到共鸣?在伍美珍看来,这是因为孩子看到了一个跟他一样的孩子,一样的思维,一样的举止,孩子会特别兴奋。“这样的作品并不是特别多的。”

装监控器的作家

很多孩子给伍美珍写信,问她是不是在他们班上装了监控器。无论如何,如此真切地融入孩子的世界,着实不易。

“可能和天性有关吧。我是一个比较晚熟的人,工作之后,发现很多比自己年轻的人,在工作中都比自己成熟;我也经常被人害,很笨。后来我进入儿童的世界,沉浸在这样的世界,觉得很美好。”同时,伍美珍的秘诀是,在与孩子交往时,用心体会。她经常说,自己的作品得益于经常去校园,与孩子面对面的交流,会产生很多灵感。

“有一次看到一个胖乎乎、大大咧咧的男孩,他们班级同学说他是班级首富,家里很有钱,我眼前立即就出现了‘冬瓜大总统’这个形象,他幽默、机灵、热心,但是成绩不是太好。”伍美珍把这个形象写进了“阳光姐姐小书房”里,孩子们非常欢迎。

“观察小学生的各种形态,真的触动很多写作的灵感。”

伍美珍在童书市场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认可,始于她在明天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而这套书的灵感,就是源于孩子。

“为写信的孩子写一些故事的想法,很早就有了,但一封读者来信直接触动了我。一位好学生写信说,她想做个坏孩子,因为好学生特别累。我很理解这个孩子,因为我自己从前也是一个好孩子。”伍美珍当时就觉得,要针对孩子的苦恼,为他们写一些小说,但在写作过程中,又不能把说教的面孔放进去,还是要保持自己作品中幽默、动感的特色。“阳光姐姐小书房”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也是出乎了伍美珍的意料。现在看来,她认为“小书房”的成功之处,在于这套书当中,当今孩子生存状态的信息是密布的。

“孩子特别有共鸣,可能他们觉得找到了一个代言人,能说出他的真实想法,描绘他的真实生活。”

如此贴近读者的写作,加之市场上的成功,伍美珍一直被归为“畅销书作家”。对这个定位,伍美珍觉得很高兴,“作品能畅销,很了不起,而且说明作品不低俗,因为读者的眼光不会太差。别人怎么给我定位,我其实也不是很在意。我在意的是孩子,看重的是孩子的评价”。

同时,在伍美珍看来,畅销书作家和纯文学作家并不一定就是泾渭分明的两大派。

“《长袜子皮皮》、《绿野仙踪》当时也是很畅销的。而且,《绿野仙踪》出来之后,有评论说它没有文采。如何把这两部书归类呢?不知道算不算纯文学,但肯定是经典的儿童文学。如果把绝对经典的作品与畅销截然分开,我觉得这种观点也是不对的。”

无论如何,从2000年到现在,伍美珍一共出版了100多本书,把文集撇开,其中的原创新书,可能有四五十本。一直以来,她都面对着“写得太快了”的质疑。

但在伍美珍看来,绝对的慢写、快写其实很难区别。“十年来,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写作上,很多事情都顾不上做,全副身心都扑在写作上。我肯定不敢写粗糙的作品出来,否则,对自己是一种损害和伤害。”

一直以来,伍美珍都希望孩子们从自己的作品中可以读到“童心”,感受到快乐和梦想。同时,在伍美珍小的时候,时常会有很多的困惑,她总是希望有一位长者可以替她解答,然而,这样的想法总是落空。“如果说,我现在能帮助很多的孩子,我感觉非常满足,也觉得是对自己小时候的一种补偿。”

所以,现在,伍美珍特意在明天出版社开设了“十二岁青春物语”系列。在伍美珍看来,十二岁是一个特别微妙的年龄,踏入了青春期,同时又是儿童,特别是对女孩来说,身体与情感的困惑,往往挥之不去。在这个“很丰富,很奇幻的年龄”中,伍美珍希望自己的写作可以陪伴敏感的女孩们一起走过。

闲时,伍美珍自己也会翻翻“阳光姐姐小书房”,甚至还会着迷―――为那一个个很稚拙的活动的小生命。让这些小生命更快乐、更茁壮地长大,对伍美珍而言,正是她写作的意义。

“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含《做好学生有点累》、《巧克力味的暑假》、《单翼天使不孤单》等),伍美珍/著,明天出版社2007年起连续出版;《闪闪惹人爱》(“十二岁青春物语”系列),伍美珍/著,明天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1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