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高考状元一直受到追捧,有些地方甚至强行把状元当作学生必须学习的楷模,以致带有“捧杀”的血腥,引起社会逆反心理。可今年风向突然大变,许多地
持否定态度的人谈及状元,喜欢把状元与死读书、读死书联系起来,而不去看其身上的其他长处。尽
管这种现象在一些状元身上有不同程度存在,但并不带有普遍性。就1000余位高考状元而言,其中许多人本身非常优秀,不仅有值得他人学习借鉴的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而且许多人兴趣广泛,关注社会,乐于帮助他人,其行为操守也无可挑剔。如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非要给其贴上死读书标签,这是屁股决定脑袋,缺乏事实支撑。
状元出在搏杀的考场,曾经的成绩最有说服力。一个省份就那么几名,一个学科只有一名,其一举成名虽然具有偶然因素,但是偶然中也有着必然,非一蹴可就。考生金榜题名成为状元,当其时优势无与伦比。其后有些人未能成长为“顶尖人才”,这与状元没有必然联系,并非说是状元都应成长为“顶尖人才”。同时还要看到,出现这种局面,未必都是状元的错,有的与高校和社会不能正确对待也有一定关联。假如高校和社会以平常心对待他们,不给予过多的压力,或许他们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仍能让社会保持对其期待的热度。
状元是人不是神,并非生活在真空,他们只是阶段性的产物,并非一成不变,也会随着学习环境和自身的条件变化而变化,社会应该学会运用阶段性思维看待状元。社会追捧状元,要求状元完美无缺,这对状元要求过高。社会转而“棒杀”状元,只看其短,不见其长,甚至对其整体否定,这就更不可取,只会使社会失去导向。状元能够成长为顶尖人才当然更好,即使未能如愿,他们曾经的辉煌也要予以肯定,不能因其未能成长为顶尖人才就对其大加责罚。社会能以平常心看待状元,这是状元的心声,也是社会的成熟,在成熟的社会环境里,状元成长为顶尖人才的几率才会加大。
安徽省巢湖市 张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