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公共外交的新时代

2010-08-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顾钧 我有话说

公共外交的新浪潮开始于冷战结束后。20世纪90年代,不少西方国家出现了关于国家品牌的讨论,促使人们加大了对公共外交的关注。受到2001年“9・11”事件的影响,世界各国深深地认识到公共外交的重要性。近年来,提起公共外交在世界范围受到重视的背景,主要还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1)全球范围公民社会的兴起。在国际关系的各个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之外的各种主体影响力的增大。这些影响力具体通过非政府组织(NGO)作用的提高、舆论重要性的增加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广义上的公民社会的兴起给外交决策过程、包括实施方法在内的外交方式带来了变化。(2)信息技术的进步造成的信息空间的变化。互联网大大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网站、电子邮件、博客等作为信息传播的强有力手段快速兴起。这彻底改变了公共外交活动所应对的民众阶层的信息空间,同时也大大地扩展了公共外交的可能性。(3)冷战结束造成对实力认识的变化,这在欧洲各国表现得特别明显。由于冷战的终结,人们自然更多地关注军事力量以外的实力源泉。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英国“国家品牌”意识的高涨。可以更通俗地说,这是对“软实力”关注的上升。(4)对外国持有否定情绪的现象在世界各地凸显出来。比如,中近东、中南美洲以及欧洲等一些国家出现了高涨的反美情绪。虽然这些针对外国的否定性情绪,其原因和背景各有不同,但都因为上述信息技术的进展而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开展外交活动时难以忽视的重要课题。(5)信息空间上竞争的激化。无论是政策宣传,还是语言教学,一个国家如果要在信息空间上扩展活动的范围,就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利益,致使这些国家也要采取应对手段,结果就激化了彼此间的竞争。以上这些因素彼此交织,相互作用,一个国家为达成外交目的而仅仅做目标国政府的工作就不够了,而积极做好该国国民层面的工作便不可或缺。

对于中国的广大民众来说,公共外交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对于当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来说,公共外交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外交:“舆论时代”的外交战略》一书中文版的问世可以说是非常及时。该书作为日本PHP综合研究所“战略公共外交研究会”的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等大国在公共外交方面的成败得失。本书堪称是迄今日本有关公共外交最为系统的一部学术著作。2007年10月在日本出版后,日本报刊《每日新闻》、《呼声》、《外交论坛》等纷纷对本书做了报道和介绍,并引起了良好反响。

致力于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前国新办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先生对本书颇为推崇,并为中文版作序推荐。他在序言中写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工程。中国人不但要会听,还要会说,会交流,公共外交的场合无处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公众与世界公众广泛交流的机会,这两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公共外交是一个了不起的跨国文化交流的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公共外交’实践的最高境界。”

《公共外交:“舆论时代”的外交战略》,外研社2010年5月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