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战后》作者、英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去世

2010-08-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 康慨 报道 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大知识分子、纽约大学教授、广受称许的当代史著《战后》一书的作者托尼・朱特(Tony Judt),因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及其并发症,8月6日病逝于曼哈顿家中,享年62岁。

《战后:1945年以来的欧洲史》在今年1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了林骧华等17人合

译的中文版《战后欧洲史》,上下两册,近900页,约94万字。

《纽约时报》曾称此书具有“推理小说的节奏和百科全书的视野”。

朱特所患病痛俗称渐冻症,确珍于2008年9月,仅过数月,他已全身麻痹,失去对每块肌肉的掌控,甚至无法自主呼吸与吞咽,但他拒不中止授课与写作,以毅力坚持,几乎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本报曾在今年年初刊文,转引朱先生1月14日发表于《纽约书评》的头条自述,以《夜》为题:“我不能抓痒,不能扶正眼镜,不能剔牙,不能做人们每天反复为之的任何事。”他所余似乎只有沉思,每到长夜漫漫,世界愈发熬煎。他委顿于床,完全静止:“如一具现代木乃伊,独处于我肉身的监牢,仅有思绪伴我熬完长夜。”

1948年1月2日,朱特生于伦敦,母亲为俄国移民,父为立陶宛裔的比利时犹太人,皆系马克思主义者。1972年,他获授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日后通过对法国知识分子及东欧瓦解多年而系统的研究,他在作品中对左翼思想家、身份政治,以及美国的单极霸权充满了警惕。

青年时代,他一度成为左翼犹太复国主义者,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及战后,他志愿为以色列国防军当翻译,做司机。但不久之后,他开始排斥以色列,脱离了“小农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转而成为他自称的“普遍主义的社会民主主义者”。1983年,他已将以色列称为“好战而不宽容的、信仰驱动的民族国家”。但与大多数支持以巴并立之两国论的自由派知识分子不同,朱特呼吁双方应共存于一个单一政府治下。他因此不招以色列的喜欢,美国的犹太人团体也对他冷眼相待。

他批评法国知识分子面对斯大林和苏联时太过幼稚,而今天的我们对历史又充满了如此多的误解,并仍在不断抛弃过去的教训。

“一个国家必须首先有所记忆,才可以有所忘却。”朱先生在《战后・后记》中写道,“记忆本身是靠自己来论证和强化的。与之不同,历史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份清醒。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带给我们的是不安,甚至混乱。因此挥动着历史这个道德大棒,来攻击、斥责一个曾经犯下罪行的民族,并非总是谨慎的政治手段。然而,历史又的确需要人们去认识,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有需要再重新认识。”

(本段据中文版《战后欧洲史》 宋柯 译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