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五”计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如何具体落实这一计划,使信息技术健康稳步地发展,近来引起学术界的讨论。在不久前由新江汉大学、武汉市科委和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主办的“全国信息化、工业化及数字城市研讨会”上,近百名专家为我国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4项原则。
专家们指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相对美、欧等发达国家来说差距很大,主要是在软件、集成电路、信息原器件等重要领域落后,不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根据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专家们提出发展信息技术的首要原则是:要处理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面对学术界关于是应当重点推进工业化还是重点推进信息化的争论,与会的大多数专家认为,要把工业化与信息化更好地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改造传统产业应用最普遍的技术,是提高我国整体经济素质的关键。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经济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二个原则是:发展信息化,要重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作用。专家指出,民营科技企业中约50%以上的企业和科技人员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与信息化紧密相关的通讯、计算机软件两大行业中,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专家认为国家要制定相关条例,鼓励民营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个原则是:发展信息技术必须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专家认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不过是推动城市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是不完全的现代化。在21世纪的前10年,中国要在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前提下进行信息化。
专家指出,不能不顾基本环境和条件盲目大量投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要与人们的教育水平相协调,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当前应把70%的力量用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用30%的力量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
第四个原则是:发展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要注意轻重缓急。
我国同发达国家的“信息鸿沟”还很大,推进信息化只能实行“局部先行,整体追赶”的战略。这一战略的优先环节是重点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城镇化;推进信息化教育,提高国民信息素质;信息基础设施先行,大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电子政务和企业上网工程,带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信息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用流通信息化带动制造业信息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以及李京文、王治国、朱铁臻、杨崇俊、刘福垣、辜胜阻、简新华、李芝堂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著名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