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机电系教授殷志强发明的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器,一平方米集热器可产出与3吨煤同样多的热量。这项新技术至今在世界上保持着领先地位。
25年前,被下放在川西北喂猪的殷志强,决心投身太阳能利用研究。在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选择太阳能研究,实际上也选择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殷志强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父亲带他看了3遍爱国主义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使他刚步入青年时代,即开始思考“国家事大,个人事小”的道理。
“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劳动,但仍编著出版了《氩伏焊在电子管中的应用》一书,解决了陶瓷与金属焊接中的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相关产品的合格率。
1970年,殷志强在川西北劳动。白天喂猪,晚上,他仍坚持读书、查阅外文文献。从一条信息中,他意识到固态薄膜可能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太阳能利用领域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从此,他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这个方面。1979年,一位美籍华人赠给清华大学一只太阳能集热管。殷志强用半年时间仿做出性能完全相同的管子,不久开发出的第二代管子,性能超过了美国产品。这立即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在固态薄膜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向殷志强发出了合作研究的邀请。
1982年7月,在悉尼,殷志强把一天当几天用。不到8个月就同哈定、温杜两博士合作研究出一种新型集热器系统。不久又完成了“直流磁控溅射薄膜光学性质”研究。此后他发明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制造新方法”,用一种金属材料取代过去制备吸收涂层的二、三种金属材料,把集热器太阳能吸收率提高到95%,反射率降到5%。
1983年12月,殷志强带着他的重大发明,带着在悉尼大学通过的应用物理博士论文,带着用在国外节省下的生活费购买的先进实验设备回到清华。他贷款4万元购买材料,自己动手研究设计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用于制备渐变铝-氮/铝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磁控溅射系统。
这时,一个可能改变他人生道路的转折出现在他面前。系领导对他说:组织决定让你负责筹建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担任室主任。他心里非常清楚:担任这个职务可以很快晋升正高职称,并有资格带博士研究生,社会地位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但是,他谢绝了这个“官职”。他对系领导说:“我在光电子领域尚无大的成就,担任这个职务会影响太阳能利用成果转化工作,还是请其他同志来干吧。”
1995年9月,国际“非常规能源材料科学与物理研讨会”在意大利底里亚斯特召开。
殷志强在会上作完“太阳选择性吸收表面”报告后,世界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席阿里·赛伊当即起身对殷志强说:“从你的工作看,中国已经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国家了。”殷志强听后,脑海里立即闪出一个念头:中国生产的集热器对外出口的时机成熟了。
1996年8月,他与同事薛祖庆、沈长治一起来到瑞士拉布斯威尔试验中心,领取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许可证。这个中心是一个国际权威机构,当殷志强送检的集热器在仪器上显示出数字时,中心主任乌里惊呼:“这不可能!欧洲最好的太阳能集热器效率才达到87.78%,你们怎么可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经过再三检测,仪表板上的数字始终不变,乌里没有理由否认眼前的事实,但是,又极不愿意承认中国的产品质量超过欧洲国家。“这样吧,将94.35%除以一个系数,比如1/2圆周率,就算你们的集热器达到了60.7%。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已经不低了。”乌里言毕,殷志强立即驳斥道:“既然你们认为自己的仪器十分精确可靠,就不能随便更改检测数据。不按现行国际标准计算结果,我们拒绝接受你们的检测报告。”乌里大怒,殷志强毫不让步。
两个月后,殷志强收到乌里博士按照实际检测结果作出的正式报告和拉布斯威尔试验中心全体成员签名的合影做成的圣诞贺卡。
为加快产学研结合步伐,1988年,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华业公司,并确定殷志强为总经理。
去年,一个政府部门邀请殷志强到一家生产集热管的集团公司考察。公司董事长对他说:“殷教授,以你的名义成立一个咨询公司,你到各处走走看看、指点指点,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是上百万元,人也不会像今天这样辛苦。”他听了一笑了之。以后,一个国家机关的领导干部转告殷志强,说:“有一个集团公司愿出800万元转会费聘请你。”他回答说:“他们就是给我造一个金窝,我也不会去。我的根在清华大学。”
殷志强的学生开始不理解自己的老师,说:“你的发明创造促成了一个新兴产业的诞生,现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器已在中国市场占有50%的份额,并出口瑞士、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总产值超过20亿元。你为此辛苦了几十年,得到了什么?”他笑答:“我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首先有所发现,然后有所发明,最后实现成果产业化,促进社会进步,让大家得益。”这也是他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