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礼品书打折难卖

2001-05-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玮 我有话说

当出版界陆续把礼品书的选题放入废纸篓的时候,中国的读者开始目睹礼品书最后的演出———大甩卖。“五一”长假期间的北京书市上,礼品书的销价之低令购书者惊诧。在琉璃厂中国书店销售的80多种礼品图书目录上,价格均在原价的三折以下,最低的甚至还不到原价的一折。要知道这80多种豪华的大部头丛书,原价最低的也有480元,而最高的有4000元之巨。但是,尽管如此打折,全卖出去仍不易。其实,礼品书的这种尴尬并不自今日始,在去年的北京特价书市上,这样的画面我们便已看到。

曾经风光无限并引得读者议论纷纷的礼品书出版,何以短短几年就走到了末路呢?

尽管礼品书在我国内地图书市场上大量出现并流行只是近几年的事,但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台湾的出版业便已开始了礼品书的出版运作。这种礼品书专为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对象而作,极尽豪华,更着意于其“礼品”的意义。另外,这种礼品书不仅在书的制作上下功夫,而且在书的销售上,也是体现着某种“高档次”服务。推销人员甚至会到消费者家里,根据消费者家庭装修、书房格局乃至书架的特点来设计礼品书的样式及摆放。从这个意义上,礼品书的价值不在于书的内涵而在于其装饰性,尽管这种装饰性因图书与生俱来的文化品位而具有身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社长邓小飞认为,礼品书从热门到冷清主要和图书消费市场的变化有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近些年,公费买书的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再一个原因是由于出版社竞相追逐热点,礼品书的品种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难以维持。这种市场的变化决定了礼品书的命运。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部主任董保存说,我们国内流行的这些礼品书,好多都是由书商策划运作的,从一开始就偏离了图书出版的正确方向。真正的读书人并不看重这些追逐市场潮流的礼品书,除了价格高昂令人却步外,就编校质量来说,礼品书中多是粗制滥造之作。这是因为,礼品书必须是大部头、装帧豪奢,出版时间又必须快而又快,不可能精雕细刻。这就是为什么礼品书多为古籍、辞典、文库、百科全书等,但出版者中却找不到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在读者中深孚众望的名字。中华书局出版古籍,商务印书馆出版辞书,往往要组织专家学者历多年之功,精益求精,礼品书的运作者不可能那样做。

业内人士认为,今天礼品书以极低的折扣销售并不意外。一方面,相当多的礼品书是库存产品,出版社或者书店抱着多卖一套是一套的心理,打折心安理得。另一方面,礼品书出版之初采取的便是高定价、低折扣的手段。也就是说,这些书的成本原就是这些高昂定价的二折或者三折,出版社当时批发给图书销售商就是这个折扣,今天只不过变成零售了。

所以,当读者为图书出版豪华之风衰退、低价能买到大部头而欢欣之时,出版界却波澜不惊。对他们来说,礼品书出现从热门到冷清更像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把图书作为商品来看待,我们应该理解出版界寻找市场、开拓市场的快速举动,礼品书出版纯属图书市场的运作。这类图书走进家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今天国人生活质量与品位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当我们把图书作为传承文明、传播思想的载体看待,礼品书的这种消费便带有了某种畸形的意味。所以,几年间便经历了从喧嚣到沉寂的礼品书出版,值得我们去反思:什么才是出版业生生不息、长久发展的根本方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