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情洒西海固

2001-05-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练玉春 我有话说

他,是一个极普通的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也没有激荡山河的誓言。在他身上有的,只是那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对山区孩子自然流露的关爱之心。他就是赴宁夏参加“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的福建莆田二中英语教师唐昇。

走进西部大山

早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之初,远在东南沿海、身处富裕侨乡的唐老师就琢磨着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就在此时,传来一个消息——福建全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结成教育对口支援的省区;第一批32名支教老师将从全省中小学的教学骨干中遴选产生。获知这个消息后,唐老师立即向学校和莆田市教委报名,要求参加福建对口支援宁夏的支教队。

2000年9月,顺利通过选拔的唐昇老师告别了妻儿和父老乡亲,从一个繁华的海滨城市来到宁夏以干旱贫困而闻名全国的西海固地区,走进了宁夏南部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县的学校——西吉县中学。干旱缺水、风沙肆虐造成的水土不服,给满怀激情的唐老师来了一个下马威。这个来自东南海滨的汉子一到西海固就病倒了——腹泻不止、头晕脑胀,连写字看书都觉得没有气力。半个多月的折腾让本就瘦弱的他几乎虚脱,但是,唐老师没有一丝动摇。他倔强地就是不肯离开这光山秃岭、沟壑纵横的山区,每天坚持听课、备课,咬着牙坚持。半个月后,他终于挺了过来,适应了西海固的风沙、干渴和迥异于福建的饮食。

当谈起这段适应期时,同来支教的老师就拿唐老师的姓名打趣说:他是历经千难万险到西天的“唐僧”,所不同处在于唐僧是取经,唐昇是支教。唐老师说:“我走进西部大山,就是要把孩子们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从来到西吉中学的第一天起,唐老师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他认真旁听了许多当地教师的讲课,了解当地的教学情况,同时,他对自己的每一堂课事先总是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们说:“听唐老师讲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唐老师说:“英语教学墨守成规,老是一个面孔,难免使学生倒胃口,老师只有做到胸中有书(教本),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教法),认真设计每一堂课,才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山区中学,学生的英语听力基础普遍较差,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学习跟不上,一时对英语失去了信心。唐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辅导,开设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学生缺少听力训练课本,唐老师想方设法托人从福建家乡捎来教材。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他还用自己节俭下的工资买来了钢笔和笔记本奖励取得进步的学生。他常说:“组织上把我安排到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还是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带的班级英语单科成绩在全校统考中屡次名列同年级前茅。

对学生充满深深的爱

唐老师常说:“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就是要对学生充满深深的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

唐老师支教的班里有一个插班生,学习成绩差,经常打架,曾被学校处分过。唐老师一面耐心地对他说服教育,一面和家长取得联系,还指定几位同学共同帮助这个学生。当发现这个学生有进步时,唐老师及时地表扬他,用“Good,ve ry good”的赞扬给予鼓励;即使有一点小过错,他也投以鼓励的微笑。一学期过去了,这位学生的成绩提高很快,从原来的倒数第一名,步入了中等行列。

段亚妮是一名勤奋好学的女孩,几年前因患骨癌被截去了右腿,她的父母为了给她治病,东挪西借,已是负债累累,后来她的父亲又死于车祸,家庭的变故和惨重的精神打击使小亚妮常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发愁,变得沉默寡言,决定辍学养家。当唐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时,他为小亚妮的不幸遭遇而心痛。当唐老师把几件衣服和几百元钱送到小亚妮手中时,小亚妮已泣不成声了。唐老师的质朴、直接的情感教育深深地打动了许多学生的心。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周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唐老师,您真挚的态度和亲切的话语使我感到了慈母般的温暖,您是我遇到的第一位好老师,我不会使您失望的。”

学生们渐渐地深爱上自己的老师,而唐老师也越发疼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西部这块土地。随着原定的支教期的届满,唐老师越来越舍不得离开。最后,在同一批来宁夏的28位老师都已回到福建的时候,唐老师选择了留在宁夏,并鼓励另外3位同来西吉中学的支教老师一起留了下来,把支教期主动延长到一年。

西海固这块贫瘠的黄土地让许多人扼腕叹息、望而却步,然而在唐老师眼中,这也是他的土地,这里也有他无法离舍的事业和可爱的学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