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如磐石的人心工程

2001-05-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

近来,包头市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有二,其一是“5·3”大地震5周年,其二是包头市发展战略目标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前后颠倒了一下位置:由“强市富民”改成了“富民强市”。

怎样从废墟上站起来?

1996年5月3日11时32分,包头的一位电工正在楼顶的一座铁塔上修理发射天线,突然,眼下的大地像海水一样晃动起来,所有建筑物像海上船只似的此起彼落……包头“6·4”级大地震发生了。资料显示,唐山大地震后,这是发生在10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的第一次破坏性地震。

幸亏只晃动了10秒钟,建筑物大部分还站着。专家们说,这站着的建筑全部受了严重的“内伤”,处理站着的废墟更费事更费钱。

当天晚上,100万人露宿街头,233所学校、18所医院无法正常运行,1200多家企业的设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523万平方米的城市居民建筑损坏严重……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元。

包头市的决策者们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夜晚有没有地方睡,渴了有没有水喝,饿了怎么吃饭?

市长胡忠连续好多天守在办公室里指挥抗震救灾,没时间睡个囫囵觉。能抽出点时间,他不回家看看,不躺下睡睡,而是“偷偷”地溜到老百姓的地震棚里,了解老百姓们地震后的日子怎么个过法,听听他们“背后”在议论什么。

怎样从废墟上站起来,靠什么从废墟上站起来?那些日子,包头市的每一位决策者心里都在谋划着解决这个重大问题。

重建包头,第一的是“人心”工程

从某种角度讲,包头市整个抗震救灾过程是从“人心”开始做起的。

日前,记者到包头采访,进市委大门的时候,遇见一位个子顶多有一米的女性残疾人,铁青着脸非要进市委解决问题,值班人员满脸堆笑解释着什么……一个小时后,我从市委宣传部办完事出来,见值班人员仍然在解释着什么,变化了的是,女性残疾人脸上添了笑容。

其实,这只是小事一件,但包头市一位普通市民告诉我:“在包头有个形象工程,是个得人心的工程,好得很,哪个干部不这么做就保证吃不开了。”

记者找到了有关“形象工程”的材料。第一是“公仆形象建设”,针对的是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理论学习不够,改革意识不强,作风不实,纪律松弛,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行的一次机关作风整顿,先后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包头市委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包头市党政机关公仆形象行为守则》……包头市近年600名处级干部与特困职工建立了联系制度;每年,包头市6大班子领导带队组成数个调研组深入到困难企业,认真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第二是执法服务形象建设,从一些窗口行业和部门存在的行业不正之风抓起,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做检验标准。“逼得”所有执法服务部门实行社会服务承诺,承诺内容200多项,惠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建筑美、环境美、人更美

群众评论:“人心工程在包头市重建工作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到处是绿地,到处是喷泉……全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7平方米,把个荒凉的塞外装点得“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全年有景”。包头洋气起来了。

地震5年来,包头市不但蝉联了“全国卫生城市”荣誉,还先后获得“全国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和世界人居中心颁发的“2000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良好范例”奖。

作为市委书记的胡忠,应该满足了。可是,只要有一点点时间,他就往人群中扎,目的还是5年前那个:看看老百姓住得吃得怎么样,听听老百姓背后议论什么。

每每能发现问题。有一次,胡忠发现还有人家住在用“土牛”顶住墙壁的土房子里,他说:“不能让老百姓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几年或更长时间了。”据了解,这个问题正在解决。

5月3日,包头市委召开“地震5周年新闻发布会”,原打算在一个礼堂召开,写“包头市‘5·3’地震5周年新闻发布会”,到会议召开时,改在一个小会议室举行,没有横幅,只有5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为人民服务”。

这五个字最能凝聚人心的,在这五个字下面开会,最能体现包头共产党员5年来艰苦奋斗是在为谁着想,代表着谁的利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