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界怎样面对挑战与机遇?信息时代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家怎样才能找到新的发展契机……这些绝对现实的问题,竟然都能从数千年前的中国思想家那里得到启发。刚刚在郑州结束的“中原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讨论论证了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其中不少涉及到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经济管理的连续性实用性,用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副理事长、管理学教授潘承烈的话来说,这是中国独有的一张王牌,其开发利用价值不可估量。
潘教授认为,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与农业、工业经济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更重要,“有”与“无”的关系在这个阶段至关重要。海尔集团2000年全球营业额达到了406亿人民币,创汇2.8亿美元,奥秘就在于重视“无形”。同样是创汇企业,海尔的理念是“创牌”,千方百计从产品质量入手争创名牌,品牌在一个地区站住了脚,何愁销售?创牌与创汇一字之差,却是运用“有”与“无”哲学思想的典范。现代经营中的思路、点子、技术都属于“无”,这些“无”肯定能成为“有”,“有”离开“无”却会成为真正的无。老子的哲学思想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很多企业认为没有出路的原因是市场饱和,实际上,市场永远不会饱和,就看企业家的眼光能否超前。横店集团的老总两年以前就意识到中国的环保需求,提前着手开发四季常绿的优质草种和无污染畜牧草场,如今这些项目已成为价值十几亿元的产业,市场供不应求。这种意识正是《易经》的核心——永不变化的规律即永远变化。企业家不能光看眼下畅销的产品,只有盯着永远变化的市场,才能找到出路。
80年代初,潘教授曾应邀在日内瓦国际管理学院讲学,当他用英语向MBA班的学生们展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时,赞叹和掌声之后,便是一连串的“W h y”?为什么如此丰富深邃的思想没有专著?为什么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管理思想没有进入你们的高等管理学教材?我们到贵国的什么地方能全面学习这些知识?这些问题尚未有确切答案,潘教授就接二连三收到来自美国、挪威、瑞典的邀请函,要求“详细讲解中国古老而现代的管理经典”。接下来,又发生一件这样的事情: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年轻人,在记录留学心态的日记中,用不少事例说,他从没想到,日本企业遇到难题时,就到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找答案。许多日本大学生能用《易经》解释身边发生的事情。他的家长看到后大发感慨,给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表示为我们老祖宗创下的丰富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而惋惜。这些情况引起时任国家计经委主任袁宝华同志的重视,促成了由潘教授发起成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的落实,由潘教授主笔的专著《思路与信息》、《市场经营中的竞争之道》也相继出版。这些动向被海内外一些媒体广泛报道,有评论称中国市场经济理论没有割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国管理学其源远流长足以使所有人瞩目。
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研究,最终使其成为一门学科,研究会提交了在中国知名大学建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所或在相关专业设立课程、产生这门学科的研究生博士生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并批示由国内一所名牌大学落实。但是,时至今日依然没有结果。个中原由潘教授也十分理解:古代管理思想是一门交叉学科,它需要精通古文和古代历史,又要了解现代管理学,还得有用英语表达古汉语的技巧,这种凤毛鳞角的人才中有多少愿意研究“老古董”的,就更难说了。当然,如果能痛下决心,花大力气、下大本钱、想大办法,这项利国、爱国、丰富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好事岂有不成之理?年过七旬的潘教授充满希望地说,我和我们的研究会时刻期待着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