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气候格局260万年前“大势已定”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提出
2001-06-04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李斌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记者李斌)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科学家日前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今天影响东亚和南亚地区20多亿人口乃至整个人类环境的亚洲季风,早在260万年前就已基本形成,我国江南多雨、西北干旱的气候格局也在那时“大势已定”。

我国西部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高高矗立、蔚为壮观。青藏高原在过去千万年里的隆升,仅仅是改变了地球的地貌吗?多年来,我国学者发现,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化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这些成果大都集中在国内,国际学术界了解较少。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和美国科学家约翰·库茨巴赫等人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以及印度洋、北太平洋大洋沉积等地质生物证据进行分析,并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关系。

“在夏季,高原就像一个深入到大气层中的火炉,使得高原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同时拉动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前来补充,由此而带来丰沛的季风降雨。冬季情况正好相反。”库茨巴赫形容说。

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喜马拉雅山的存在导致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降雨的增加,并进一步解释了季风为什么这么强,青藏高原邻近地区为什么有的干旱、有的却保持湿润。“如果把山体移走,季风也将随之而去。”科学家说。

山体和高原的隆升还加剧了亚洲内陆的干旱化,形成了一望无垠的戈壁和沙漠。同时,干旱化的趋势有利于粉尘向东传输,从而在我国西部形成巨厚的黄土堆积,也就是屹立至今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就像一本书,可以从中读取过去气候变化的历史。”长期从事黄土和全球变化研究的地质学家安芷生说,这些粉尘堆积记录了高原隆升的时间,也为确定亚洲季风的出现时间奠定了基础。

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季风的形成和演化一直备受众多科学家的关注。以我国为主的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美国地质学家彼得·莫纳评价说:“这个季风演化历史的重建是引人注目的,这也是第一次将所有的证据联系起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