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2001-06-09 来源:光明日报 杨秋宝 我有话说

中国共产党迄今已走过80年的辉煌历程。这80年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历程,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开拓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也是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历史进程发展的客观要求。党从成立以来,就一直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不懈奋斗。

首先,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统一,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基本条件。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实际上就在某种程度上被卷入了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之中。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制度条件下,外国资本及其依附者官僚买办资本垄断了国家经济命脉,任何现代化的方案都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不触及根本社会制度的变法图强的屡试屡败,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之类主张的破灭,都说明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开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只有扫清中国发展的制度障碍,结束近代以来国家分裂、长期战乱、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真正开拓出通向现代化的现实道路。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28年的浴血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摧毁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统一,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除了制度障碍,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政治条件。可以说,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开始燃起希望之火;而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则使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真正开始了实质性的发展。

其次,党在艰辛探索中设计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战略,并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使20世纪前半叶衰败的中国在后半叶开始走向振兴。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党在艰辛探索中从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和跨世纪发展的高度,构建了中国长达百年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战略,即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宏伟战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为制定短期和中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提供了依据。同时表明中国人民决心用一百年时间艰苦奋斗,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程,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中国人民的执着追求,体现了雄心壮志与实干精神、远大目标与具体措施的有机结合,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意志。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50年的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开拓进取,在历史跨入新世纪之际胜利地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而经过20世纪后半叶50年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再次,党历经曲折确定了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使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获得了直接动力与广阔空间。在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曾出现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偏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大大推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使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获得了无比巨大的动力和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与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过程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充分运用并进一步丰富发展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历史经验的集中体现。在领导和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不失时机地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真正以群众为本。

——必须坚持通过改革开放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体制创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营造最适宜的体制条件。实践证明,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党在领导和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又一个伟大创举。正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开放,使整个国民经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必须坚持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指导下,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并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两个大局”的构想,在世纪之交又不失时机地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显然,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只有不同时期突出不同重点,不同地区有先有后波浪式推进,才能最终达到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实现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必须坚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党深刻洞察世界格局的大变化和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明确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并通过对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从而使我们得以集中精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8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前一个历史任务已经胜利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中国共产党走完80年征程之际,恰是人类社会步入新世纪之时。在新世纪,党将带领全国人民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要实施并完成第三步发展战略,在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后,再经过大约50年的努力奋斗,全面达到更高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建成高度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

完成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理论。在实践中学习、运用、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理论,是在新世纪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最可靠的保证。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面临着风险挑战与发展机遇,必然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矛盾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对风险,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地开拓前进。在新世纪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理论创新,去取得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和新成就。

完成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关键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关键;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贯穿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过程。只有根据新世纪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发展、新任务、新趋势,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确保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朝气蓬勃地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