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森林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2001-06-11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涛 我有话说


在新世纪开启之年,面对着由海洋和陆地组成的错落起伏的地球表面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人们深为人类狭小的生存空间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而焦虑担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科学和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也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不断升高的世纪,为了生存与发展,现在人类正处在一个不断协调自然界各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历史时期。充分利用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通过改变各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充分发挥系统内外各组成要素的最大生产潜力,在各生态系统本身与各生态系统之间引入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和谐与繁荣,是进入新世纪人类应该采取的对待自然的适当态度。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物质资源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它也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生物基因库,水、碳、养分及能源储存调节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虽仅占陆地1/3的面积,但森林的年生长量却占全部陆地植物年生长量的65%,因此,森林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而且是人类的一个巨大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库。

森林不仅是一个多资源、多功能的综合体,也是一个以社会、经济、生态作为复合经营对象的生态、社会、经济系统。森林的价值决定了其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多渠道的关联,决定了森林要为社会综合发展服务,林业事业要成为人类社会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早在60年代,为了协调人类活动、社会发展和森林之间的关系,印度林学家J.C.W e s tob y首次提出“社会林业”的概念,引起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的重视,“社会林业”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迅速兴起,将林业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林业”的兴起与我国正在研究和实施的“社会林业工程”,不仅将提高全社会的森林环境意识、道德意识和参与意识,并且将进一步协调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与森林之间的关系,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化循环,以达到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目的,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幸福开创生态建设的新纪元。

在新世纪开启之年,面对着由海洋和陆地组成的错落起伏的地球表面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人们深为人类狭小的生存空间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而焦虑担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科学和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也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不断升高的世纪,为了生存与发展,现在人类正处在一个不断协调自然界各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历史时期。充分利用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通过改变各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充分发挥系统内外各组成要素的最大生产潜力,在各生态系统本身与各生态系统之间引入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和谐与繁荣,是进入新世纪人类应该采取的对待自然的适当态度。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物质资源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它也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生物基因库,水、碳、养分及能源储存调节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虽仅占陆地1/3的面积,但森林的年生长量却占全部陆地植物年生长量的65%,因此,森林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而且是人类的一个巨大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库。

森林不仅是一个多资源、多功能的综合体,也是一个以社会、经济、生态作为复合经营对象的生态、社会、经济系统。森林的价值决定了其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多渠道的关联,决定了森林要为社会综合发展服务,林业事业要成为人类社会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早在60年代,为了协调人类活动、社会发展和森林之间的关系,印度林学家J.C.W e s tob y首次提出“社会林业”的概念,引起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的重视,“社会林业”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迅速兴起,将林业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林业”的兴起与我国正在研究和实施的“社会林业工程”,不仅将提高全社会的森林环境意识、道德意识和参与意识,并且将进一步协调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与森林之间的关系,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化循环,以达到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目的,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幸福开创生态建设的新纪元。

王涛,女,6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林业局社会林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立体化、工厂化育苗和社会林业工程的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林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国内外28项奖励,出版著作与编著19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