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大学校对口支援力度 促进西部教育事业发展

2001-06-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去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启动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以下简称“两个工程”)以来,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及教育等部门高度重视,把“两个工程”的实施作为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一年来,“两个工程”实施进展良好,成效突出。东部支援省(市)和西部大中城市已向受援地区派出一批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把中央和支援地区人民的温暖送到了受援地区。

加快发展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缩小贫困地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差距,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两个工程”的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推动中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措施。“两个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必将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必将对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以学校和学校结对子的对口支援是实施“两个工程”的重点,也是扶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尝试。各地从实际出发,通过一年多的积极探索,积累和创造了一些新经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确保“两个工程”实施的前提。只要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困难再大也能克服。思想发动、政策激励是实施“两个工程”的保证。“两个工程”的实施既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又需要有激励政策作保证。对口支援选派支教教师和管理人员与评职、评优相结合,与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和优秀教师相结合,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有力地调动了支教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式多样、讲求实效是实施“两个工程”的特色。采取多种多样的支援形式,增强了对口支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了受援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督导检查、加强宣传教育是实施“两个工程”的有力保障。开展督导检查,有助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保证“两个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强宣传教育,把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与学校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增强了学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两个工程”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各地在继续推进“两个工程”中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拓展工作范围,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支教。要把实施“两个工程”不断引向深入,增强学校对口支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勇于创新,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思路,研究和改进对口支援的方式,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的效益。要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制定激励政策,形成学校对口支援的有效运行机制。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对口支援工作的督查、表彰和宣传,为“两个工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日前,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和这次会议对如何加快中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中央将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继续推进“两个工程”的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抓住机遇,振奋精神,乘胜前进,把造福贫困地区教育的“两个工程”推向新阶段,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