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同书世纪功绩 共创世纪辉煌

2001-06-18 来源:光明日报 ■伊文 我有话说


2001年6月18日,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万名师生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学校迎来了国家“211工程”“九五”建设项目验收的专家们。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万名师生引以自豪的日子。这一天,南航人用实际行动,向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99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顺利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预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院校行列。五年来,南航人群策群力,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有重点,有特色、有创新”的方针,共筑“世纪工程”,同书“世纪篇章”;五年来,南航人励精图志,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强化特色,加快发展,创建一流”的发展战略,共建“世纪功绩”,同创“世纪辉煌”。

学科建设篇

“特色”与“优势”结合显成效

创建一流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学科。为此,南航制定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按照“有限目标,集中建设”的思路,选择有明显优势,对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有重大影响的8个学科,进行了重点建设。这8个学科是:飞行器设计、流体力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运载工具运用。通过建设,不仅强化了学科特色,优化了学科结构,也促进了新学科的产生。“211工程”建设期间,新建了航空电源、智能材料与结构两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新增3个具有民航特色的学科,拓宽了学科方向,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求。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点1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目前,学校共有博士点21个,硕士点42个,覆盖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博士后流动站4个。其中,飞行器设计是该学科全国唯一的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流体力学是全国重点学科。在2000年江苏省重点学科评估中,南航4个省级重点学科全部通过验收,其中2个被评为成绩突出的重点学科,综合得分名列江苏省高校之首。

人才培养篇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结合结硕果

“人才培养”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近年来,南航不断挖掘内部潜力,逐步扩大招生规模,目前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学生13013人,其中本科生10484人,专科生(高职)634人,硕士、博士(生)1895人,含港澳本科生67名,研究生6名。另有各类成教生4500人。

“九五”期间,学校共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11865人(不含成教),到国防系统就业的毕业生有2700多人。另据统计,建校49年中,共培养毕业生五万多人,其中杰出的人才遍布全国各条战线,有的是两院院士,有的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高科技专家,他们中多人担任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人在航空、民航企事业单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高质量的人才层出不穷,与南航构建的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分不开的。多年来,南航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导,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南航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了教育质量,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九五”期间,学校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4项,其中,国家奖3项。在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分别获得全国高校团体第五名、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全国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各类竞赛中,南航学子均名列前茅;大学生英语CET-4通过率,已连续10年位于全国重点大学前列。毕业生以较高的质量,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一次就业率达97.5%。2000年,学校成立了研究生院,从而跨入全国52所拥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行列之中,向研究型大学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科学研究篇

“服务国防”与“服务地方”结合上水平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两个中心”,以科研带动教学,积极组织优势力量联合攻关。“九五”期间,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防型号工程、国防预研项目等600多项。在无人机研制技术、轻型直升机研制技术、飞机研制技术、航空制造技术等方面成为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攻关任务的“国家队”。自行研制并制造的“长空”系列无人机、新型无人侦察机、无人驾驶直升机等,解决了国防急需,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成功的“AD系列轻型飞机”,已取得了适航证,并已生产55架。研制成功的水陆两用飞机,已生产3架。与南京轻型飞机有限公司合作研制成的AC500五座公务飞机,首架样机去年参加珠海国际航展,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好评。

2001年3月,南航以飞行控制转台技术参股与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及两位民营企业家合作,成立了南航意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南航借助公司较灵活的运行机制,构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速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又一新举措。近年来,南航注重科技成果在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同时,以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紧紧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研制成功的“超声电机系列”,各种工业电源、Stew a r t特种机床、风力发电机磁浮轴承、高效节能电炉、全球定位/电子地图、汽车自动导航系统等近千项高科技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学校研制的“长空一号”无人驾驶系列飞机,就生产了五个型号100多架,其产值达8000多万元,比从国外引进同类产品节省人民币5亿多元。据统计,学校科技产业以及其它校办产业,每年创利达1000万元。

“九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计到款3.92亿元,超额完成“211工程”“九五”科研经费指标,比“八五”期间增长了2.34亿元,增长幅度为148.5%。发表论文35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0多部。“九五”期间,学校获省部级的科研成果29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5项。另据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及有关资料披露,学校科研成果获奖数自1991年以来,连续10年居全国高校前十位,居江苏省高校第一位。在2000年新设立的国防科技奖评奖中,学校获奖数居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第一位。

基础建设篇

建“大家”与建“小家”结合上台阶

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均为南航“211工程”建设任务中重要的建设项目。其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图书馆、校园网二个子项目,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包括6个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民航教学楼、学生食堂、科学馆、航空电源实验楼、智能材料与结构实验室、动力楼六大项。通过建设,学校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其中,科学馆获得“扬子杯”及原国家教委“邵逸夫工程一等奖”。已建设的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中期检查;8个基础实验室一次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合格评估;图书馆通过了省级优质服务评估,并取得了总分第一的佳绩。新建的CAI课件制作室、4个多媒体语音教室,44个多媒体电化教室,以及3个由600台高档网络机组成的网络机房,为学校师生广为使用。

据统计,“九五”期间,学校共建教学、科研及生活用房24.688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等公用房17.14万平方米,教职工住宅7.55万平方米,相当于前30年建房面积的总和。

“大家”建好了,“小家”也不错。如今,南航的教授有的住上了“小康型”住房,最大面积多达129平方米。为了进一步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学校又在江宁区征地200亩,为教职工兴建第二住房,除了现有住房,南航教职工在江宁揽萃苑还可以拥有面积更大的“花园式”住房。

办学效益篇

办学理念创新与办学模式多元结合促发展

学校牢牢树立开放式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采取联合、共建等方式,先后与国家两个部委、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进一步拓宽了学校的服务领域。“九五”期间,与江苏省联合成立了“江苏省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与航空工业金城集团联办了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即金城学院,与南京市江宁区政府及经济开发区共建江宁新校区及民办正德学院,与成都飞机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了3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还进一步密切与总装备部及各军兵种的联系,不断深化同地方政府和有关兄弟院校的合作关系。此外,还在高校与银行合作上迈出了新的步伐。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发展完善了以国家为主、全方位、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的办学格局。

1998年,学校自筹资金在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1000亩,建立第二校区。新校区1998年6月破土动工,1999年9月就迎接了3000多新生入驻。新校区的教学设施,学生居住条件堪称一流。目前已有二届共计6000多学生学习、生活在宽敞的新校区。国防科工委有关领导对南航自力更生建新校区之举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南航新校区的开发,是委属高校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发展的典范。”

队伍建设篇

“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结合增后劲

2000年,南航自筹资金在校内设立了岗位津贴,年岗位津贴幅度3000元至年5万元。这是南航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方面,将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结合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南航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在教师的选留、引进、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相继实行了“首席教授制度”、“青年科研基金制度”、“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制度”,为建设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目前,全校共有教职工2400多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100多人,教授116人。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部级优秀教师等。“九五”期间,1人遴选为科学院院士,3人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设立了4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目前已有3人上岗;4名中青年专家被列入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58名青年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九五”期间,师资队伍中高学历层次的教师比例明显提高。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43.2%,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17.7%,与1995年相比,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提高了10个百分点。基本完成了教师的新老交替,年轻教师的比例明显提高。教师中45岁以下的占教师总数的78.2%,比1995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近年来,学校调整了出国留学政策,出国

留学人员的回归率明显提高,近三年来出国与回国人数基本持平。

一批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作为学校一些重点学科的带头人或后备学科带头人,活动在教学、科研这个大舞台上。到2000年,师生比也明显提高,已从1995年的1∶8,提高到目前的1∶15。

的确,南航人感激“211工程”。这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又是一项“发展工程”。在这项发展工程中,南航人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了如下的业绩:在校本科生1996年为5670人,2000年增长到10484人;在校硕士、博士生1996年为908人,2000年增长到1895人;科研经费1996年3236万元,2000年增长到12500万元;图书馆藏书,1996年90万册,2000年增长到104万册;占地面积1996年1400余亩,2000年增长到2400余亩,建设教学、科研及生活用房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

南航人永远铭记“211工程”。这既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教育工程”,又是一项“形象工程”。在这项“形象工程”中,南航人用自己的汗水与才智,铸就了如下的辉煌:经过五年建设,学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格局,进入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统一协调发展轨道。

经过五年的建设,学校已由过去单一的理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理、经、文协调发展,具有航空、民航、航天特色的科技大学;学校先后派出589人次到28个国家和地区留学、讲学、考察或合作;接待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专家380人次,完成引智项目109项,文教专家项目122项,承担法国、英国、美国等国际著名企业和研究机构8项合作课题,总经费达59万美元。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了南航国际影响和知名度,树立了南航良好的国际形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